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极右翼为何能在阿根廷大选中成功逆袭?

2023-11-25 00:2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吕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11月19日,在阿根廷大选第二轮投票中,有“阿根廷特朗普”之称的极右翼候选人米莱,成功当选下届总统,并将于12月10日就职,任期四年。早在选前,米莱的激进主张和“出格”言论,就引发广泛关注,他的最终当选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其实,极右翼势力在阿根廷政坛的迅速崛起,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更反映出阿根廷这个“落寞的新兴大国”在百年变局下的困境。

“疯狂”学者的强势逆袭

现年53岁的米莱,本是阿根廷政坛的边缘人物。他出生于阿根廷首都的一个匈牙利后裔家庭,自述年少时遭受家庭暴力,因此与父母关系不和,也不再相信家庭,至今未婚。米莱大学毕业后成为经济学专家,著作颇丰,后来又凭借演讲天赋,自创脱口秀节目,逐步为公众所熟知。他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为偶像,高举反精英、反建制大旗,加之其性格乖张、言辞激进,长期不被阿主流政治阶层所接受,直到2021年才当选国会众议员。

大选初期,米莱因为观点激进而不被看好,但自从今年8月的初选阶段起,米莱的支持率就一路走高。他虽然在10月大选首轮中一度落后于中左翼执政联盟“祖国联盟”候选人、现任经济部长塞尔希奥·马萨,但最终在第二轮以11个百分点的较大优势实现“逆袭”。其中缘由,自然与米莱善于“因时造势”不无关系。

一方面,阿根廷时局艰困加剧民心思变。近年来,阿根廷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预计2023年经济衰退3.3%。马萨自去年上任以来实施的经济改革,始终难见起色。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农业遭遇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大旱,上半年出口锐减24.3%;通货膨胀高企,年度累计通胀已达142.7%,成为全球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币比索汇率一年内跌去近九成,黑市汇率已近1000比索兑换1美元;外债规模已突破2700亿美元,可支配外汇储备不足百亿美元……阿根廷经济处于“硬着陆”边缘。民众因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汇聚成脱困求变的强烈诉求,甚至发出“宁愿将未来交给魔鬼,也不选择马萨”的愤怒呼声。

另一方面,米莱的激进主张抓住“流量密码”。米莱抓住阿根廷民众困顿、失望的心理,直言阿根廷沉疴痹症积重难返,“已无渐进改革空间”,必须进行壮士断腕式的“颠覆性重塑”。为此,米莱高调喊出“无政府资本主义”口号,提出大幅裁撤政府部门以减支增效、取缔央行、货币美元化以消弭通胀、经济全面“私有化”以激活市场等激进变革主张,让陷于绝望的选民产生“未尝不可一试”的希望。同时,米莱还善于调整竞选策略,一面不断抛出自由持枪、毒品合法、人体器官自由交易等“吸睛”言论,以维持舆论热度,一面不断回调“放弃国家对医疗、教育、养老金的补助”等激进观点,承诺优先保障工商业“自由贸易权利”,赢得工商界、农牧界和大量中间摇摆选民支持,从而实现选情逆转。

“失落”大国的焦虑迷茫

米莱当选背后,有更深刻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其一是拉美左右轮替政治生态失序失效。阿根廷和很多拉美国家一样,自20世纪80年代开启民主化进程后,就形成左右轮流执政的政治规律。右翼在20世纪90年代当政时,全力推动新自由主义改革,但最终失败,还引发阿根廷2001年严重经济危机。此后,以基什内尔夫妇为代表的左翼致力于追求公平正义、实施国家干预,但始终难以摆脱经济低效、政治腐败漩涡。经历三十余年的发展,左翼和右翼都无法找到一条适合阿根廷国情的持续稳定发展道路,反而陷入少数精英治国、制度僵化腐化的怪圈。民众对传统的左、右翼政客同时失去信心,也给更加极端、激进的政治力量提供了舞台。

其二是发展中大国在百年变局下更显困顿。曾几何时,阿根廷是令人向往的南美强国,人均收入在19世纪末曾列世界第七,甚至排在美国之前,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移民纷至沓来,欧洲甚至流传着“富得像个阿根廷人”的俚语。然而时过境迁,大变局之下,世界乱象纷呈,阿根廷的经济社会发展早已一落千丈。曾经的“经济强国”形象和新兴大国愿景,与惨淡的经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不断冲击着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心态,阿根廷民众对现行体制和政治精英的不信任与对窘迫生活的绝望愤怒交织叠加,最终形成了反传统、反权威、反现任政府的强大社会风潮。

恰在此时,米莱的崛起,点燃了阿根廷民众心中的希望之火。但米莱堪称“疯狂”的国家治理实验,究竟会带领阿根廷“涅槃重生”还是“堕入深渊”,尚需要时间来检验。

编审:高霈宁 唐华 张艳玲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