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万家灯火中国红,春节寻根乡愁浓

2024-02-07 07: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唐伟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龙城古道,汉唐雄风。

何以文化自信,何以民族复兴?

年终岁尾,作为湖南永州人的我身处西北甘肃的高台县城——葡萄美酒夜光杯,魅力高台迷人醉。

但,终究是离家千里之外,异地只身一人。

过年了,都盼着回家,我也不例外。

在全国各地,有千千万万在异地他乡打拼的中国人,保洁大姐、建筑工人、快递小哥、写字楼里的白领……临近春节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盼着回家过年的人,都想赶着在除夕之前,回到家里与久别的亲人,吃一顿热乎的团圆饭,过一个热闹的团圆年。

为一个节日,赴一场约定,哪怕第二天就要匆匆返程,哪怕花上一两个月的工资,哪怕来回奔波几千公里,也都毅然返乡、在所不惜。

回家过年,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执念,一代传一代,延续千百年。何谓文化?这份执念就是对文化的最好注解,也不妨说这就是地道的中国文化。

从以前的磨豆腐、打年糕到买新衣、放鞭炮,再从现在的年货大集,春节晚会到微信红包,视频拜年,春节的年俗礼节时移世易,不断在发生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中国人对传统佳节的那份念想与期盼。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回家过年”四个字更动人心弦的呢?

即使我回不到永州老家,也能想象临近除夕的潇水湘江两岸,家家户户都贴上大红春联、大红“福”字的喜庆场景;即使我临别了今年挂职的甘肃陇南,也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刚一进腊月,白龙江畔的大红灯笼,就一排排一串串地高高挂了起来。而夜幕降临,祁连山下的英雄城市红色高台,大街小巷披红挂绿,广场超市张灯结彩——从塞外江南到宝岛台湾,从北方雪国到南海岛礁,天南海北都有一个共同的色调,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真切体会什么叫中国红。

红,中国红,是中国年的底色。

都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礼俗越来越简单了,但中国人对中国红的信仰却始终如一,永不褪色。浓郁热烈的中国红,瑞纳祥和,醒目喜庆,由内而外生腾出一种天生的活力,传递着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这何尝不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自信?一份烙印在民族记忆里的文化自信!

过年回家,回的是传统,回的是信仰,回的是为一解那积蓄满年的乡愁。或许记忆中的故乡日益变得恍惚模糊;或许我们心里早就明白,老家早已不复是儿时的那个老家。但纵使山千重,水万里,丝毫也不妨碍我们春运早早抢票,拖家带口大包小裹地回到梦牵魂绕的故乡老家。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乡愁,一个民族亦有一个民族的乡愁。在高台的龙城古道,畅想汉唐雄风;在河西的边塞丝路,追怀盛世跫音。没有中国,哪来的中国春节?没有中华民族,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盛大的春节,是一次中国人约定俗成的集体回归,是一次叩问来路和去向的意义寻根,是一次为了更好再出发的盛装集结。经由家庭的聚合,节日的礼俗,个人体认民族意识,民族凝聚个人力量。春节,是普通个人乡愁最炽热的浓情时刻,亦是家国同构、四海同心的标志性时刻。没有什么时候比春节更能让国人真切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炎黄子孙的集体认同感。

民族复兴并非一蹴而就,是靠千千万万信仰中国红的中国人,在千千万万个日子里辛勤耕耘,砥砺前行。春节是我们千千万万个日子里年复一年的宴飨狂欢。

丝路悠长,驼铃阵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中国新年,无论你身在何方,相信你都会和我一样,祈祷风调雨顺,祝福国泰民安,许下我们每个中国人最素朴的新年愿望。(作者系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副研究员,中组部团中央第24批博士服务团赴甘肃挂职成员,挂任张掖市高台县副县长)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