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美国蓄意打压中国车企只会导致“双输”

2024-03-05 08:5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付随鑫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以防范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进行调查。这是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和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又一恶劣行径。

拜登政府的直接理由是,中国生产的汽车可能收集有关美国的敏感数据,然后将其传回中国,或者远程操控这些汽车。这种冠冕堂皇的所谓“国家安全”借口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目前,美国使用的汽车很少是中国制造的,而且这些车辆的软件基本上都是由博世、哈曼等美西方公司开发的,要想通过它们来获取汽车摄像头和传感器中的数据非常困难,更别说通过它们来远程操控汽车。因此,声称中国汽车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可谓无中生有。

拜登政府毫不遮掩其打压中国汽车的真实目的。拜登在公告中明言:“中国的政策可能会让他们的汽车涌入我们的市场。我不会让这种事在我的眼皮底下发生。”这清楚地表明所谓“国家安全”不过是借口,其真实目的是阻止中国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避免美国车企在正常竞争中遭遇惨败。

发展电动汽车是拜登政府推行产业政策以求竞赢中国的重大举措,也是拜登竭力追求的一大政绩。拜登政府在2022年推动国会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专门拨出3690亿美元用于发展至关重要的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该法案为美国企业提供每辆电动汽车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同时规定享受补贴的车辆中不能包含中国生产的电池组件或关键矿物。此外,美国车企还享受高关税的保护。中国汽车进入美国除了需要缴纳2.5%的常规进口关税外,还需额外缴纳特朗普对华加征的25%的关税。

尽管竭力补贴和保护,拜登政府发展电动汽车的目标仍困难重重甚至岌岌可危。美国三大传统汽车巨头福特、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市场份额,日益被进口车所蚕食,其电动汽车的产量至今只有特斯拉的零头。而特斯拉虽然多年来一直想开发更便宜的车型以便与中国厂商竞争,但至今没有成功。特斯拉不仅高度依赖其在上海的工厂和中国的供应链,而且其CEO马斯克在今年1月的财报会议上说:“如果没有贸易壁垒的设立,中国车企几乎会轻松干掉世界上其他大多数车企。”

中国在2023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比亚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首次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车企。面对中国车企的超强竞争力,美国政府只能祭出所谓“国家安全”理由竭力打压。

拜登政府打压中国车企,还有竞选连任这个紧迫的政治原因。美国汽车产业高度集中在密歇根州等对拜登连任至关重要的摇摆州。拜登力推电动汽车的政策与传统燃油车企及其工人产生极大矛盾,以致在2023年9月激起美国数万汽车工人的大罢工。拜登和特朗普都曾前往密歇根州迎合罢工者的诉求。打压中国车企正是为了保护这些缺乏竞争力的传统车企。这将有利于拜登赢得中西部摇摆州,并尽量避免共和党对其反华不力的攻击。

美国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中国企业和破坏中美经贸关系由来已久。2017年以来,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都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将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并明确否定了美国先前坚持的对华“接触战略”,强调竞争导致美国对华政策更多地受到国家安全考量的影响。一旦将安全考量凌驾于经济考量之上,美国政府就会把经济领域的问题“泛安全化”,更多地强调与中国经济的深度相互依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与挑战,并且竭力推动对中国“脱钩断链”和“去风险”。

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都秉持“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的观念,其对中国实施的经贸、金融、科技打压政策无不强调所谓“国家安全”理由。拜登政府于2022年和2023年两次发布打压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行政令,都宣称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中国利用美国的技术开发可用来对付美国的尖端武器。美国政府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往往不顾经济代价。尽管华为和中兴的产品比欧美同类产品更便宜,但美国政府却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禁止美国运营商使用,而且花费至少50亿美元强行替换边远农村的中国通信设备。拜登政府最近还宣布,为了保障美国港口的网络安全,将拨款200亿美元在本土生产起重机,用其代替中国制造的起重机。

中方一向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阻挠中美正常经贸合作的行为。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只会会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美国消费者的成本。美国政府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维护公平、开放、包容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