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2024年:关键之年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与经济发展

2024-05-11 15:3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朱丹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和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党中央、国务院于2023年2月颁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开宗明义地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这一战略定位凸显了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性。《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以及“2522”整体框架。结合今年“两会”精神,2024年将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之年。在数字中国建设的部署和实施过程中,抓住重点、统筹全局,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体布局和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中,有三个方面是必须作为重点着力抓紧抓好的。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规划》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特别是要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形成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其中在一些数字技术发展比较快、比较强的国家,譬如美国、中国、法国、德国等,在数字产业化的关键领域都取得了扎实的发展成就,在数字基础设施、关键的软硬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和芯片等方面都有了强健的积累,培育出了许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和新的赛道。在此基础上,促进数字产业化反哺产业数字化,以制造业的数字化为核心,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一趋势正在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这也是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契合的一个方向。对于中国来说,2024年是实现数字中国建设2025工作目标的关键一年,要把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聚焦政策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打造制造业的新质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抓住了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就是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二是大力推进数据价值化。2023年,从中国信通院曾经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看,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截止2022年,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为1.75,比2012年提升了0.09,数字经济生产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高于整体经济生产效率。从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小幅上升,第二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十年间整体呈现先升后降态势,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这就意味着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全要素成为驱动整体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力量,而工业制造业的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反映出在企业上云阶段带来的内部运营、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效率提升后,现在进入了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到了数字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的关键阶段,涉及到工业网络、工业软件、制造技术、制造设备、上下游协同等等的一系列的深度数字化,数据价值如何在制造业的数字化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释放,这是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当然,数据价值化涉及到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一系列基础制度建设,特别是如何破解数据价值释放过程中的一些难题,都需要在数字化融入到千行百业转型的过程中加以解决,更需要政府牵头加快数据价值化基础工作的进展,进一步加快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使数据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等关键问题在市场化探索得到解决。2024年,将会成为数据资产进入企业财务年报的元年,围绕数据要素的资产化,将逐渐形成相关的技术、服务和监管体系。

三是着力构建数字化生态。人类发展到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态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不仅包括数字化驱动下的绿色自然生态、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下的数字化社会生态。从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来看,有三个方面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全民数字素养的培养;全民数字化生活的构建;全社会数字化协同的打造。从其他国家的情况看,譬如美国推出了《2023年数字公平基金会法案》,鼓励在社区层面开展数字化投资,在全国开展“数字扫盲”培训、劳动者数字技术培训等,北欧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较好,普遍将“数字包容”作为重点关注议题,譬如挪威发布《数字贯穿生活》计划,防止因数字技术引起的不平等现象,强调建立覆盖公众全生命周期的数字能力培养计划。在亚洲,韩国也发布了《创建安全、包容的数字社会》,以增进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其他人的数字素养,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数字化带来的福利。在2023年国家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包括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数字健康产业等。还要积极实施数字乡村行动,让数字生活进入乡村,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还要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其实,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在数字生态构建中,人的数字素养培育、人的数字化素质提高是最核心、最根本的。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