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中美气变合作屡结硕果

2024-05-17 10:1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许勤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2023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下称“阳光之乡声明”),就能源转型、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等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阳光之乡声明”是中美在气候变化合作问题上达成的重要成果,让双方的沟通机制更加畅通高效,也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在“阳光之乡声明”中,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2024年1月12日,工作组首次会议就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等重点合作领域工作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5月8日,中美双方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再次召开行动组工作会议。会上,中美双方分享了各自气候政策和行动的经验与挑战,提出加强在实现各自目标方面的技术和政策交流。中美双方还计划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期间举办第二届“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并承诺就部署减排技术等推动开展双边合作和能力建设,具体将围绕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测量和减排方案开展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期间,美国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及环保组织学者亦来华与中国学者进行深入探讨。

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关乎人类前途和未来。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中国长期秉持积极态度与美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阳光之乡声明”发布近半年来,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呈现出多领域、多层次的回温态势,不断取得多方面新进展。

中美两国就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谈判诸多领域达成一致性意见,共同推动COP28取得成功。COP28完成了《巴黎协定》生效后的首次全球盘点,就多项议题达成喜人成果。在会议期间,中国、美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合召开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就加速采取行动减少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形成共识,并推动各国达成了蒙特利尔多边基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增资的协议,提供9.65亿美元资金,以支持《基加利修正案》的实施和提升能源效率。

除了国家层面的外交磋商与机制合作,中美气候合作也在持续推进“二轨交流”,深入开展民间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跨国企业关系一直是中美双边合作的风向标。自“阳光之乡声明”发布以来,中美绿色技术企业间的交流日益密切。2024年1月25日,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与中国美国商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美企业绿色发展合作研讨会,以“共促绿色发展、推进全球治理”为题,探索中美绿色合作“新风口”。与会的美方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中美阳光之乡声明发布后的这两个多月里,感觉中美企业间围绕气候合作的对话交流变多了。”

4月11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美国使馆商务处共同举办了中美环境技术研讨会。中美环保企业代表就技术合作展开交流,携手推动绿色发展。中美民间在绿色技术与能源转型等领域的交流增加,为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入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促进全球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中美两国坚持减排目标,在“阳光之乡声明”发布之后开展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合作计划和项目,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树立了榜样、提振了信心。其次,中美两国携手推进COP28议程,重启并强化中美气候沟通机制,为多边气候谈判进程注入了正能量,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新动力。最后,清洁能源技术是中美气候合作的关键领域。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的合作研发、创新和应用,有利于完善中美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当然从历史经验来看,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也是一波三折。近期,美国又在大肆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对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加征高额关税。这将为未来的中美气候合作增加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中美气候合作能否顺利推进对全球气候治理来说具有关键意义。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错综复杂,中国都将一如既往地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行进。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