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总统罹难,伊朗接班人问题何解?

2024-05-22 09:5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高婉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

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乘坐的直升机在该国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坠毁,莱希本人及随行的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东阿塞拜疆省省长拉赫马提等高级官员不幸遇难。涉事直升机队共包括3架直升机,除莱希所乘直升机以外,其余两架均安全返回。

截至5月21日,伊朗官方暂未公开事故原因。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已下令派出高级代表团调查坠机事件,俄罗斯表示将协助调查。据伊朗媒体报道,当日早些时候莱希前往阿塞拜疆霍达阿法林县,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共同出席两国共建的大坝落成典礼。事发时,莱希正从霍达阿法林县返程前往伊朗大不里士市。

据悉,两地距离约200公里,沿途多山,走陆路耗时费力。因此,莱希等人选择乘坐起停方便、时速更高的15座贝尔212型直升机。该机由美国制造,20世纪70年代被美国出售给伊朗巴列维王朝。分析人士认为,该机型老旧,机体本身可能存在故障,再加上事发时天气恶劣,多雾寒冷,能见度低,直升机比固定翼飞机抵抗强气流能力弱,多种原因或最终导致悲剧酿成。

莱希遇难的消息被确认后,中国、俄罗斯、欧盟、土耳其、沙特等国以及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等地区组织表示哀悼。

尽管莱希遇难事发突然,但总体上不会冲击或改变伊朗内外政策。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一切的独特政治体制,最高宗教领袖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总统是国家第二号领导人,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但不掌握国家战略决策权和军权。不过,莱希遇难,新总统和最高领袖接班问题备受关注。

根据伊朗宪法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安排,目前,伊朗内政运行已有明确部署,具体而言:目前,暂由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代行总统职务,6月28日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

新总统人选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点之一。伊朗政坛素有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近年来,伊朗保守派逐渐取得上风。今年3月,伊朗举行议会和专家会议选举。其中,伊朗议会是立法机构,负责起草、审议和通过国家重要法律,任期4年;专家会议负责选举伊朗最高领袖,任期8年,保守派在两大选举中均取得多数席位。

在此背景下,相较于派系斗争,伊朗保守派内部的竞夺情况可能更显激烈。从目前来看,代总统穆赫贝尔,议会议长卡利巴夫,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等均是热门人选。

此外,莱希遇难还为最高领袖的继任问题带来变数。相较总统而言,最高领袖是伊朗内政外交的“拍板人”,其人选会影响未来伊朗政策走向。现年85岁的哈梅内伊近年来健康状况不佳,曾因前列腺癌、肠梗阻等接受手术。此前,莱希被认为是哈梅内伊最有可能的继任者。经此变故后,伊朗最高领袖继承问题再度引发外界讨论。其中,哈梅内伊之子莫杰塔巴•哈梅内伊、专家会议成员阿拉菲、库米等都被视为有力竞争者。

伊朗对外交往政策主要由最高领袖设计、决定,总统大多忠实执行领袖决策。就目前情况而言,伊朗或将继续当前外交政策:坚决反美反以,搞灵活博弈;联络民兵武装,扩大地区影响力;继续维持与中俄两国的友谊,继续“向东看”战略。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就确立了反美反以的国策。近段时间以来,伊朗与美、以两国斗争更趋激烈。尤其是4月,伊朗与以色列互袭对方领土,令双方“影子战争”逐渐公开化。目前,伊朗与美以两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战略默契”,双方斗法点到为止。受限于综合实力较弱及国内经济不佳等问题,未来,伊朗仍将与美以维持斗而不破、见好就收的局面。

新一轮巴以冲突中,伊朗与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叙利亚和伊拉克民兵武装等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协调能力,给美以带来极大困扰。由于联络地区民兵武装主要由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统筹部署,因此,莱希遇难不会为这一战略带来太大改变。也正因此,以色列媒体分析指出,虽然部分以色列人“庆祝”莱希遇难,但他的去世不会改变伊朗的地区战略。

伊朗的“向东看”战略是基于国际格局发展和该国国情确立的。伊朗认为“未来世界属于亚洲”,因此,必须与中、俄等东方国家发展关系。这一点在伊朗国内有较大共识。与此同时,伊朗最高领袖的竞争者阿拉菲关注科技、创新、现代化等议题。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