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024-05-24 15:4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因此,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人才支撑,积极抢占人才“制高点”,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到国产大型邮轮制造实现“零的突破”,从全球首颗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诞生,到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大国重器频繁亮相的背后,彰显出人才巨大的创造力。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人才引领,育才、选才、引才,以人才之力激发创新“源动力”,把科技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科技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用好人才无疑是发挥人才效能的关键所在。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为人才扩舞台,架梯子,为人才松绑,为人才鼓劲,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以“墩苗”“护苗”的暖心,以“扶上马送一程”的细心,打造良好科研创新环境,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鼓励人才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让他们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克难关。强化政策激励,加快构建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创造力的体制机制,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厚爱,工作上支持,为贡献者喝彩,给荣誉、增待遇、给回报,使各类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发扬科学家精神,争做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从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到近年来涌现出的南仁东、屠呦呦等杰出代表,他们矢志不渝地追求科学真理,锲而不舍地开展科研工作,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传承科学家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敢于挑战,以数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的执着坚守,不断攀登科技事业高峰,实现更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人才是创新的根,民族振兴的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善于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潜能,让人才在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黎志)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