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电诈网赌何以发展成为“顽疾”?
赵申洪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愈演愈烈,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电信诈骗和网络赌博问题,已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全球性社会公害。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电诈园区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些犯罪活动严重威胁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衍生出人口贩卖、洗钱等上下游犯罪,破坏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国际形象,急需相关各方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
东南亚电诈网赌问题长期困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其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
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尤其是缅甸、老挝等国与中国的接壤地带管理难度较大,成为犯罪分子的避风港。部分东南亚国家政局动荡,如缅甸的军事政变导致政府对部分地区控制力不足。缅北地区长期由地方武装控制,中央政府治理能力薄弱,地方武装势力甚至成为电诈网赌犯罪的“保护伞”。一方面,诈骗集团向缅北地方势力交纳各种税费,有的甚至每天上缴逾百万美元;另一方面,缅北地方势力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和武力,为诈骗集团提供武装保护,双方形成了利益捆绑关系。
同时,部分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落后,贫富差距较大,部分民众生活困难,容易被电诈网赌产业的“高收益”所吸引,从而参与其中。缅甸一些贫困地区的居民因收入微薄,选择加入电诈集团。此外,一些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博彩业占比较大,而博彩业的兴盛容易衍生出电诈、洗钱等黑色产业链。疫情期间,许多赌场被迫关闭后,犯罪团伙将业务转移到网络上,进一步加剧了电诈网赌问题的产生。据统计,东南亚电诈产业链的年收益高达数百亿美元,甚至占某些国家GDP的一半。这些犯罪活动不仅包括电信诈骗和网络赌博,还涉及人口贩卖、器官交易等极端犯罪行为,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随着技术的发展,东南亚地区的电诈手段不断更新。犯罪分子利用虚拟拨号技术(如GOIP设备)和加密货币洗钱,增强了反侦察能力。此外,诈骗集团还通过精准的心理操控和多样化的诈骗模式(如“杀猪盘”),使受害者防不胜防。
部分东南亚国家对网络赌博和电信诈骗的法律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缅甸曾出台新《赌博法》,允许外国人在缅甸合法注册经营赌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缅北地区网络赌博的发展。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执法部门在打击电诈网赌犯罪时,面临执法资源不足、执法技术落后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犯罪分子的复杂手段。同时,国际合作机制的缺失使得犯罪分子能够轻易跨境流动,逃避追捕。
解决东南亚电诈网赌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密切协作,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一是,加强区域与国际合作。各国应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情报共享和协同作战能力。建立更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执法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形成打击电诈和网赌的合力。可以借鉴中泰缅老四国的合作模式,推广至更多国家。设立联合行动中心,专门负责跨境电诈网赌案件的调查和打击。各国还应加强法律协调,统一打击电诈网赌的法律标准,避免因法律差异导致犯罪分子逃避制裁。各国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明确电诈和网赌的定义及量刑标准,并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同时,提升执法部门的技术能力和资源配置,以应对复杂的犯罪手段。
二是,强化综合施策。各国应加大对技术防范的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对电诈网赌犯罪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监管,要求其配合执法部门打击电诈网赌犯罪。加强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管,监控可疑资金流动,及时冻结涉案账户。同时,打击加密货币的非法使用,阻断犯罪分子的洗钱渠道。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衍生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力协调解救被困人员,缉捕犯罪集团头目,捣毁犯罪窝点。
三是,提升公众防范意识与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开展反诈宣传,普及常见诈骗手段和防范知识,加大反诈人群精准宣传,尤其针对老年人、低收入群体等易受骗人群进行重点教育。
四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就业改善。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拓宽就业渠道,减少贫困人口对犯罪活动的依赖。在电诈高发地区推广合法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东南亚电诈网赌问题的治理,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实践证明,跨国执法协作与系统性治理更为有效。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公众意识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措施,形成合力,必将逐步铲除这一社会毒瘤,构建更加安全、稳定的区域社会环境,维护海内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维护中国与有关国家正常人员交往秩序。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