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读懂中国>

凝聚国际学界共识 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贡献力量

2023-05-26 10:1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胡光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和平之路: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前景”国际研讨会将于5月26日以线下线上方式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巴西、波兰、俄罗斯、法国、哈萨克斯坦、美国、南非、日本、沙特、泰国、土耳其、乌克兰、印度、印尼共15国数十家智库机构的学者将就乌克兰危机的多维探源和未来走向,以及政治解决危机前景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当前,乌克兰危机仍在延宕升级,外溢效应持续显现,已成为自冷战结束后欧洲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地区冲突。国际社会对停火止战、缓和局势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劝和促谈,反对火上浇油。与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希望战火尽快平息,和谈得以重启。中国关于乌克兰危机一贯的立场就是劝和促谈。自危机爆发以来,中方为化解乌克兰危机,推动地区重回和平,做出了重要努力。

2022年3月,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峰会,提出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四个应该”: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时,就乌克兰危机提出“四个共同”:国际社会应该共同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共同努力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为危机地区的平民过冬纾困,改善人道主义状况。同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时,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冲突战争没有赢家;二是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三是大国对抗必须避免。

今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在“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的基础上,中国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文件涵盖了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维护核电站安全、减少战略风险、保障粮食外运、停止单边制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战后重建等12点内容,系统阐明了中方立场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认同。

3月,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就乌克兰危机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上看,冲突最后都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越是困难重重,越要为和平留下空间;越是矛盾尖锐,越不能放弃对话努力。

4月,习近平主席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中方将坚持劝和促谈,为尽快止战停火、恢复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过去一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德国、法国等相关方的高层会谈中多次呼吁和平解决危机,重申中方支持并期待俄乌双方恢复和谈,并坚定承诺中方愿为推动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做出不懈努力。与此同时,自危机爆发以来,中方密切关注交战区的人道主义状况,已向乌方提供了多批人道主义援助,从行动上践行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诺言。今年5月15日,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大使开启欧洲之旅,出访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欧盟和俄罗斯,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积极开展沟通。这是中国发挥劝和促谈建设性作用的又一次具体行动,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以上都表明,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中国愿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继续发挥负责任、建设性的作用。

5月26日将举办的“和平之路: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前景”国际研讨会,是中国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为推动劝和促谈做出的一次学界集体努力。相信此次会议能为进一步凝聚国际学界共识搭建平台,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进程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审核:李小华 戚易斌 张丽颖)

【责任编辑:戚易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