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人的故事>

“听戏唱戏,自己有一个小天地”

2023-11-01 09:00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原标题:“听戏唱戏,自己有一个小天地”

解放日报记者 诸葛漪

作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护士,“95后”王珂已从业6年,正在攻读护理学硕士学位。今年护士节,他荣获“静安区明星护士”称号。

下班后,王珂是上海京剧院“Follow Me京剧跟我学”课堂里的一员,“Follow Me京剧跟我学”诞生16年,学生近万人。王珂正是这群热爱戏曲年轻人中的一员。

白天学戏晚上上班

在新生儿科,王珂每天工作12个小时,照顾20多个婴儿,最少时也有14个。“每天交班,我对当班照护的每个孩子状况一清二楚,代价是忙到腰椎间盘突出,要去针灸。”

他戴上了腰托,“扎紧腰部,感觉像插上唱戏的靠旗,这么想着,酸痛感也少了。”工作占据绝大部分时间,王珂学戏愿望却依然强烈——因为,“仿佛漂浮在一个洋溢着浓烈爱恨情仇的世界,屏蔽了琐碎的现实。”

王珂抢到“Follow Me京剧跟我学”《贵妃醉酒》课程,与同事换班,周日白天学戏,晚上上班。他学《贵妃醉酒》目标明确——矫正身段。“贵妃”出场,先右手扇交左手,接着折袖、打袖花、抖袖,然后左手扇交右手,重复折袖等一系列动作,最后整冠亮相。“几秒钟动作,老师示范行云流水,初学者做起来各有各的奇怪,更别说卧鱼、衔杯的技巧。”

王珂和同学们最爱干的事就是一边练习,一边拍照,录下“千姿百态”的视频发到微信群,“大家互相指错,像高考讲题。有一个同学做卧鱼,腰弯不下去,成了‘卧佛醉酒’。”

医院犹如舞台

医院犹如舞台,跌宕起伏。

有时,工作是开心的。所有孩子出生后,先到新生儿科观察1到2小时,确认无虞后,王珂推着小车把新生儿一个个送回产科,“大家叫我‘送子观音’。”晚上医院走廊空荡荡,他推着空车从产科回新生儿科,开始练习小碎步,“梅派入门容易,学好、学精很难。比如小碎步,既要轻又要快。”王珂第一次练碎步,平时10分钟走完的科室走廊突然变长了,“像在健身,没想到挺累,真看不出京剧演员双腿如此有劲。我走得多了,才找到感觉。其实学戏和学技术异曲同工,像打针一样,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王珂学习《贵妃醉酒》。受访者供图

有时,工作比剧本更惊心动魄。2020年8月,亚洲宠物展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离博览中心最近的一妇婴收到一位怀孕32周的参展人员,“她感觉不到胎动。我们一查是胎盘早剥,等不到麻醉生效,立刻在急诊手术室剖腹产。”孩子出生只有1500克,透明嘴唇犹如道具娃娃,血红蛋白浓度甚至不到一般早产儿的十分之一。王珂飞速调试仪器、配药、进行静脉扩充血容量,“整个手术间像打仗一样。”

有时,工作令人骄傲。新手父母和月嫂们的不信任,在王珂“出手”一刹那烟消云散。示范沐浴、触抚等护理手法,每个人流程都一样,但王珂的手法标准、快捷、轻柔,让月嫂们甘拜下风。新手父母培训在临时板房办过,也在门诊旁开过课。条件如何都难不倒王珂,“下课了,就想哼《穆桂英挂帅》: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戏曲成为背景声

少年时代咿咿呀呀的戏曲乡音,在王珂工作后变得分外亲切。“我小时候,全家每周日晚8点围坐,看河南卫视《梨园春》。我写作业,戏曲是背景声。以前,我觉得土气,现在听豫剧,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夏天看电视的画面——没有空调,电风扇吹着凉席,外公外婆摇着蒲扇,看得津津有味。”

10年学戏路上,王珂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有人从福建专程来上海看戏、学戏。“周五晚上到,周日下午走,和上班一样准时。”

王珂喜欢以青衣见长的梅派,自学《梨花颂》,拿下《贵妃醉酒》。程派《锁麟囊》等名段,他也有模有样。

“听戏、唱戏、练嗓、整理行头,自己有一个小天地。”王珂从新生儿科转到辅助生殖医学科后,又考上同济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考研时,王珂没有请过一天假,“我在地铁上看书,回到家把手机打开,抖音有很多教戏视频,还有演员直播,我最喜欢看史依弘。”夜深人静值班时,他轻轻哼《卖水》,“它让人放松、开心。”

工作、读研、带实习生,王珂更忙了。下班回家,他的节奏与在医院时一样快。看文献、写论文、做PPT,学到脑子“打结”。王珂打开手机,点了一排梅派唱段合辑,开始拖地。半小时后,他转回到书桌前继续打磨PPT,手机里的戏转为纯京胡音乐。

【责任编辑:孙晓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