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冰天雪地奔向全年“金山银山”——东北雪季收官的思考
冰凌花开时节,东北雪季收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东北焕新成为热词。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时隔多年实现人口净流入,老工业基地城市逆袭出圈……长春、沈阳、哈尔滨,地图上的三个点,雪季里的三团火,“战力爆表”的三道光,让外界感受到“东北老铁”确实与印象中、想象中不一样了。
这是3月26日拍摄的长白山北景区景色。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许畅 摄
春回黑土地,东北最后一批雪场近期陆续“封板”。意犹未尽的是,白山黑水的冰雪欢歌与人潮涌动,无数温暖邂逅背后的走心细举,东北游子听闻家乡被点赞时的欣慰自豪,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后再出发的美好期许。
半年冰天雪地,半年绿水青山。新时代新理念启发下的东北,重新审视资源,在“爆火出圈”的雪季实践后,继续向贯穿全年的“金山银山”挺进,也给全面振兴之路带来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爆火出圈”是不是一季偶然
春雪渐消,“封板”在即,长白山余脉的吉林省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已略显安寂。滑呗平台显示,截至3月28日,这里以307.57万公里的滑雪里程排名全国第一。“这个雪季接待人次创纪录突破了80万。”度假区市场营销部负责人闫帅说,下个雪季再创纪录不是问题,眼下更多的是策划和运行好春夏秋三季。
实现冰雪和避暑的无缝连接和平稳过渡,已成为东北各地继续做大文旅的共识。这个雪季,东北三省创下了当地发展现代旅游业以来的人气极值和景气峰值。意想不到的财富纷至沓来期间,也曾引发其是不是一季偶然、会不会昙花一现的思考。
“爆火出圈”来得恰逢其时。
“冬奥会后摆脱疫情影响的第一个雪季,人们对冰天雪地的渴望,适配了东北的自然资源、便利交通、产业规模。”文旅部冰雪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教授辛本禄说,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让东北干事创业的劲头在雪季找到了落脚点,进而与市场需求形成双向奔赴。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雪季期间,吉林省“滑雪”“滑冰”等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超22倍。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东北三省接待游客2003.83万人次,相当于每百名游客中有14人去了东北;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东北三省接待游客8359.01万人次,相当于每百名游客中有17人在吉辽黑。
“爆火出圈”源自厚积薄发。
东北是中国冬奥人才的摇篮,冰雪运动的先发优势牵引了冰雪旅游、冰雪经贸、冰雪装备制造等产业的生成与壮大。2016年以来,三省密集出台政策文件为冰雪事业保驾护航。其中,吉林将冰雪和避暑生态旅游列入“十四五”三大万亿级产业,黑龙江计划2030年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辽宁提出冰雪旅游收入年增长率不低于15%目标。
“流量井喷的背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长春市文广旅局局长靳明说。东北是中国寒地冰雪经济的先行区,吉林市雾凇冰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遍地花开的活动均有几十年的经验,加之近年来适应年轻受众的项目不断上新,如县城延吉一地就增加了延大网红墙、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水上市场等打卡地,经年积累与多元业态使冰雪蛋糕越做越“香”。
“爆火出圈”启发携手“长红”。
“东北一家亲,分工不分家”。“尔滨出圈”并未伴生垄断和内卷,而是以鲶鱼效应激发东北各地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联动和跨地互动,促成全域“网红”态势,形成了从携手“季红”走向携手“长红”的基础。“像哈尔滨一样在上个春季就开始策划”,东北各地眼下在复盘整个雪季时,也在着眼长远。
拒绝昙花一现,谋“需求侧精准、供给侧发力、产品端创新、渠道端变化”。吉林市委书记胡斌介绍,冰雪与雾凇不是北国江城魅力的全部,当地如今既在塑造贯穿四季的十大文旅IP,也在推进道路畅通、街区改造、休闲惠民等城市更新行动,以绣花功夫雕琢松花江畔的大美城市,持续放大雪季热度的溢出效应。
“大老黑粗”会不会一成不变
3月初,一名南方女孩在黑龙江省漠河市旅游失联,民警找了一夜却发现,迷路的她正在热心老乡家吃饭。这条新闻,为东北人一冬天攒下的温情口碑再添热度。对此,有网友还留言“凌晨4点,桌上七八个菜,问你们全国哪个省能做到”“没去过东北,我也想偶遇一下能不能碰上铁锅炖大鹅”……
区域认同感往往会模糊辨识度,致使很多外地人曾认为“东北人大老黑粗一个样”。这个雪季撑起人潮半壁江山的南方游客,身临其境于白山黑水之后才体会到,“你瞅啥?瞅你咋地”只是藏在过往年代某个角落的自嘲段子,各有千秋又一脉相承的温暖画风,才是东北人形象的新注脚。
全民动员的流量密码。
“不再是政府大包大揽,而是整个社会的动员。”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认为,东北雪季深入人心,来自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与民众日常生活的结合。相比以往单纯依靠政府宣推和服务,民众自发在“吃住行游娱购”全链条上的各种补位,如老乡家的饭、爱心顺风车、免费大巴、义务清雪等,让东北人的对外形象更加立体。
“看过短视频来到东北”,许多年轻外地游客的东北之行始于平台“种草”。日常生活中热衷线下体验线上分享的他们,不仅靠“拔草”带来东北文旅的直接增量,还通过转评赞等二次分发持续推高所在地的热度。
大气文化的精细转变。
“大风大雪大嗓门,大鱼大肉大盘子”,地理气候与历史变迁,孕育了东北人的大气文化。如同硬币,它有慷慨热情不计小利的一面,也有粗犷粗心不拘小节的一面。后者一度被放大成“大老黑粗”,固化为外界对东北人的有色眼镜,但雪季期间的冻梨摆盘、地瓜配勺、马装翅膀、地铁铺毯等细节,让前者被逐渐放大,形成此消彼长。
好客传统与“宠且”创意,让外界看到东北人既能保持大气也可以精细。以长春冰雪新天地为例,“小土豆”来了没遇到下雪,4台造雪机马力全开“人工降雪”;排队时间长,糖葫芦、萌宠秀、“科目三”轮番安排;春节突遇升温冰雕提前融化,32位冰雕师及时进场补仓。“努力让远道而来的‘且’开心地来、满意而归。”吉林省建设集团董事长江礼成说。
东北舆论的正向传递。
一段时间以来,东北每每被外界提及,往往涉及经济落后、人口外流、官僚主义等唱衰话题,这也给部分东北人带来心理阴影和远走他乡。这个雪季的火,不仅点燃了文旅及相关产业,点燃了东北的正面舆论,也点燃了东北人对家乡的信心。
“一改多年来东北舆论被动的局面。”邴正认为,民众自发性带来宣传灵活性,让这个雪季成为东北舆论的转折点,东北人集体捍卫家乡的正面形象,不能容忍个别东北人的宰客现象,在舆论场主动对那些唱衰的声音进行反击,向外界持续传递东北向好的印象。
“这个冬天,吉林市的颜色不再是黑与白,家乡在一点点改变,欢迎亲人们回家……”“小砂糖橘”与“雾凇宝宝”互动之后,一位小学生在寒假作业里如是写道。
“东北老铁”能不能再创奇迹
2月1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吉林、辽宁、黑龙江不约而同召开“新春第一会”,推进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雪季上热搜,使外界进一步认识到,“投资不过山海关”只是曾几何时的情绪槽点,东北不只有唯美的雪和能拼的人,还有优沃的自然、敢闯的文化、领军的企业、林立的高校、拔尖的科研院所。
东北地处中国版图纬度至北、经度至东之地,拥有国内唯一的寒温带,数九寒天时气温比纬度更高的斯德哥尔摩等北欧城市还低。但正是古装戏里常提到的这片遥远又寒冷的土地,开创了新中国的工业奇迹——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等皆诞生于斯。市场经济时代不再领跑的东北,还能不能再创奇迹?
雪季,坚定了东北的转型力。
“东北振兴文旅先行,文旅做强冰雪引领。”辛本禄认为,成功的雪季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带来更多转型力。“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工业基础雄厚是长板,二产占比过高是短板,与全国三产占比54.6%尚存差距。文旅是扩大内需创造财富的重要增长点,这个雪季印证了东北有本事把文旅继续做大做好。”他说。
扩大项目投资,丰富产品供给,锚定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冰雪强省建设目标,吉林在雪季收官时没有放慢节奏。吉林省文旅厅厅长孙光芝介绍,今年,吉林将围绕“旅游+”全要素、全链条发力,发展冰雪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5个主导型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边境、研学等4个特色型百亿级旅游产业集群,力争冰雪旅游产业规模达5000亿。
雪季,带火了东北的吸引力。
冷资源转化热产业的红利,及其营造的生活环境、消费场景,正成为外埠资本为东北投下的信心票。初春的“亚布力时间”,再次见证一批大项目落地黑龙江;实施引强延链拓招商工程,辽宁计划新增外资企业1000家;吉林今年实施的2500多个重大项目中,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达一半以上。
“东北是个好地方”,已在更多人的心里落地生根。春节前,吉林省举办吉人回乡创业就业合作座谈会,在线观看人数达495万人,很多人表达了回吉创业就业合作的愿望。“回到家乡,我倍感温暖亲切。”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柴琇说。
2023年,吉林人口净流入4.34万人,近13年来首现实现净流入;辽宁人口净流入8.6万人,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的净流出局面。
雪季,激发了东北的向新力。
近期从各地对全国两会精神的传达现场可以感受到,东北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不是“重打锣鼓另开张”,而是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新产业、新模式转换。今年全国GDP增速预期为5%左右,吉林、辽宁、黑龙江分别将目标设定约为6%、5.5%、5.5%,以“自我加压,跳起摸高”。
坚信“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春回大地时节,东北更有干劲,除了在传统的五大安全领域夯基固本,还在推动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支柱型产业领先发展,加快前沿新能源、新材料、卫星制造及数据处理、无人机制造及低空服务等新兴产业优先发展,瞄准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前沿赛道,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东北老铁”,未来可期。(记者王昊飞 王帆 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