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第三只眼看中国>

德专家:我们在各领域都需要更多中国知识

2024-04-18 08:32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德国《时代周报》4月16日文章,原题:我们在各个领域都需要更多的中国知识 德国智库科学和政治基金会研究员纳丁·戈德哈特认为,德国没有足够专业知识应对中国。她正研究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崛起。

记者问:这是朔尔茨任内第二次访华,释放了哪些信号?

专家答:德国总理再次释放对于对话持开放态度的信号。率大型商务代表团访华,可被视为合作的语言:尽管有分歧,但必须保持联系。

问:联邦政府去年发布“中国战略”。自那以后,“去风险化”进展如何?

答:我们不能简单地与中国“脱钩”。如今德国经济与中国更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为实现快速能源转型,我们要么购买中国产品,要么准备好为产品支付更多费用。在实践中,总理府、各联邦部和企业对“去风险”的诠释截然不同。

问:您是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新研究的合著者,该研究调查了德国城市与中国的关系。您怎么看?

答:中国在德国城市进行的投资,往往得到市政当局的支持。多年来,许多中国公司已将(德国或欧洲)总部设在杜伊斯堡或杜塞尔多夫。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等地区,中国投资者近年来变得活跃。比亚迪已在鲁尔区运营多年。关于中远集团进入汉堡港码头的讨论也明确了选址的重要性。

问:这对新“中国战略”意味着什么?

答:(德国城市)市政当局经常自主决定与中国的关系。(联邦层面)通常缺乏信息。新的“中国战略”必须超越“去风险”等流行话术。

问:对华政策转折点意味着什么?

答:一个真正的转折点到来将意味着花费大量资金。以德国为例,我们还没最终明确如何、何时将华为和中兴排除在外。这也是个社会问题。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中国,比如服装、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都来自中国。“去风险”措施会让产品变得更昂贵,从而对通胀产生影响。进一步思考,这对社会系统又意味着什么?

问:德国联邦政府对华战略的目标之一是扩大德国的“中国能力”。那会是什么样子?

答:在大学里广泛提升“中国能力”是明智做法,但还不是全部。如今,几乎没有一个联邦部与中国无关。我们需要联邦政府中有更多人接受如何同中国打交道的培训。德国驻外使馆可采取类似于英国的做法——在使馆设置研究中国现状的人员等。 

我们需要在各个领域具有更多的中国知识。任何认为中国知识现在就足够了的人,都在错误的轨道上。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政治以及下一个世界秩序产生决定性影响。(作者Xifan Yang,青木译)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