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评观世界>

是否追随美国关税政策,考验欧洲战略自主

2024-05-23 09:00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德国法兰克福参加活动时声称,“美国和欧洲需要以战略和联合的方式应对中国的工业产能过剩”,还公开敦促欧盟采取紧急干预措施,“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绿色技术出口,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由于德国是对涉华电动汽车加税反对态度最为坚决的欧盟大国,不难看出,这是一段无论地点还是措辞都精挑细选的讲话。

显然,耶伦的目的是向欧盟施压,人为在中欧之间制造摩擦,将欧盟紧紧地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最近几天内,耶伦频繁就所谓“应对中国产能过剩”向欧洲喊话,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美国在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上的无力与焦虑,因此才如此急切地想要拉上欧洲,希望欧盟能为自己“冲锋陷阵”。这本质上是在经济问题上对欧盟进行政治胁迫。

对欧盟而言,目前它正面临一个并不轻松的选择:是要紧随美国对中国采取一致行动,还是继续保持欧盟的战略自主;是要不惜代价封杀中国的电动汽车,还是要维护欧盟自身企业的利益、维护全球化格局。此外,欧洲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先行者,它一度在这方面为全球作出了表率,因此,是否选择追随美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也考验着它是否真正坚持了自身的绿色发展议程。

目前来看,欧洲方向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大的战略自主与政治清醒。据《南华早报》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回应耶伦言论称,将采取“不同的做法”。德国总理朔尔茨此前也曾表示,目前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中有 50% 是西方制造商的产品。此外,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之前表示,提高关税的唯一目的是保护一个行业,“但我们的行业不需要保护”。

而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可能获得成功,任何有远见的政治家都不难看清这一点。通过不被国际社会认可的301条款,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动辄对他国进行关税惩罚,美国的这一做法不仅严重违背其在WTO内的关税承诺,是典型的贸易保护行为,同时也搅乱了国际市场的正常秩序,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曾深受其害。如今美国再次举起关税大棒指向一个具有无限生机的朝阳产业,结果会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欧洲还应该看到,中国的工业产能和制造能力是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的,其中不乏中国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合资合作所带来的经济溢出效应。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欧洲公司也从中受益。今天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顺应了国际节能减排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对全球绿色节能减排的巨大贡献。从全球完成节能减排的大局出发,任何对新能源产业的打压和限制都是不合时宜的,也是逆潮流而动的错误行为。相信欧洲对此能有充分认识。

实际上,脱离开美国一些人的视角,中国的发展和开放给欧洲及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风险。自由贸易精神是欧盟之本,也是欧盟经济繁荣的源泉。保护主义解决不了欧盟的问题。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这一点欧盟很多有识之士都很明白。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都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华盛顿经常把“欧洲朋友”挂在嘴边,希望它尊重欧盟的切身利益,也尊重欧盟与其他国家独立自主发展关系的权利。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