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评观世界>

多次与盟友“背道而驰”,法国底气从何而来

2024-05-24 09:20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派记者 于超凡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5月20日,也就是国际刑事法院(ICC)检察官宣布寻求对以色列总理与防长以及3名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发出逮捕令当天,法国表示支持ICC的独立性。CNN评论称,法国的这一举动标志着其立场与西方盟友之间存在重大分歧,法国是少数几个愿意对以色列采取更强硬立场的西方国家之一。其实,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是首位访问巴勒斯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俄乌冲突爆发后,他同样是首位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的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马克龙在多个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实际上展现的是法国长期以来保持的外交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既有对现实政治利益的考量,也有历史文化基础。不过,在变乱交织的今天,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推进欧盟的战略自主,也面临不少挑战。

有保持外交独立的传统

5月20日,国际刑事法院(ICC)检察官卡里姆·汗发表声明说,他正在向该法院申请对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两名以政府高官和3名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的逮捕令。对于卡里姆·汗的举动,美国强烈反对。根据多家美媒的报道,从美国总统拜登到国务卿布林肯,再到国会参议院两党领袖,都先后表态,用“令人愤慨”“可耻”“极不公平”,甚至是“流氓私设法庭”来形容对卡里姆·汗和ICC的不满。

与美国态度类似的西方主要国家还有英国和意大利。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称,英国首相苏纳克通过发言人表示,要求对以总理发布逮捕令无助于解决巴以冲突。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德国的态度则更加复杂,该国政府发言人5月22日表示,如果ICC批准逮捕以总理,柏林“将遵守法律”。不过,德国外交部此前警告说,同时申请对哈马斯领导人和以色列官员发出逮捕令,会给人“哈马斯与以色列等同的错误印象”。

相较之下,同为西方主要国家的法国在卡里姆·汗发表声明当天就表示,支持ICC及其独立性,并支持打击有罪不罚的所有情况。法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哈马斯在去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期间实施的屠杀及伴随的酷刑和性暴力行为,并称已警告以色列“必须严格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特别是加沙地带的平民伤亡程度令人无法接受,以及人道主义准入不足”。CNN对此评论称,法国与其西方盟友“背道而驰”。

其实,法国与其西方盟友“背道而驰”的行动还有不少,例如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法国总统马克龙是首位访问巴勒斯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在西方各国大力抨击俄罗斯之时,马克龙前往莫斯科试图劝和,并公开呼吁不要“羞辱”俄罗斯。他还作为嘉宾,出席了2022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第一位参与该组织会议的欧洲国家元首。面对能源危机、通货膨胀、气候变化等难题,法方希望增强与亚太国家合作,寻找解决危机的良策。

法国保持外交独立、追求战略自主,并非始于马克龙政府,而是长期如此。据“德国之声”等媒体报道,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1966年,法国时任总统戴高乐将军宣布该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只在联盟内保留会员的地位。戴高乐将军为此阐述理由时说:“这样做,是为了恢复一个国家主权的正常状态。”直到2009年,法国才为了“加强法国以及欧洲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重新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文称,戴高乐愿意与苏联对话,并主张法国有必要保持对其核武器打击能力的控制。2003年,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带头公开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表达不同立场。

有不做“美国附庸”的地缘政治思维

法国致力于保持本国的战略自主。实际上,“战略自主”这个词1994年首次出现在法国的“防务白皮书”里,是指不能只依靠北约的保障而放弃核威慑,否则法国将陷入对北约的依赖。据法国《世界报》报道,2013年,这一术语被应用于欧盟的防务领域,随后于2016年被纳入欧盟的“全球战略”文件,而马克龙寻求将“战略自主”变成欧洲一体化的标志。

马克龙在其第一任期内就出台了“法国复兴”计划,将再工业化作为施政重点,剑指环保和科技两大领域,目标是帮助法国再次回归工业和技术大国定位。2022年5月第二次就任法国总统时,他又提出将在第二任期给法国带来新变化,誓言法国将采用更加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等领域实现全面复兴。

与此同时,法国也在不断推进欧洲实现战略自主。在外交问题上,马克龙呼吁欧盟增强地缘政治思维,强调欧洲不能做“美国附庸”。去年4月结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台湾问题表示,欧洲最大的危机就是被卷入不属于自己的危机,欧洲必须力抗压力,避免成为美国的附庸。今年4月25日,他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欧洲“必须表明它绝不是美国的附庸,而且它也知道如何与世界其他地区对话”。

在防务问题上,一些欧洲国家始终认为美国领导下的北约能给其带来安全,而法国坚持推进欧盟本身的防务建设。《华盛顿邮报》称,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时概述了他对欧洲战略自主的最新愿景,包括加强欧洲国防生产和扩大工业政策的计划。2022年上半年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时,法国推动出台《安全与防务战略指南针》计划,为欧盟未来5到10年的安全与防务政策制定了方向,包括建立5000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加强防务能力投入、大幅度增加防务开支等。

有根植于法兰西文化的深厚传统底蕴

对于法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态度的转变以及在ICC一事上的立场,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分析说,这是因为法国比较务实,希望借此恢复其在全球舞台上失去的影响力,并重新定位自己在中东的地位,以获得足够的信誉,使巴黎成为一个真正的调解人。不过,有学者表示,法国的外交独立性以及对战略自主的追求,有着更深的文化底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执行所长陈旸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国独立自主的精神根植于法兰西文化的深厚传统底蕴之中。首先,从17世纪初法兰西王国杰出的政治家黎塞留到戴高乐,法国是一个创造了“国家主权”学说、推崇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的国家,法兰西文化中重要的国家意识使得他们不会轻易放弃独立自主而让国家利益受损。其次,跌宕起伏的法国历史也是造就法国独立精神很重要的原因。法国有着战败和割让领土、被他国统治的历史,这让他们对主权问题极为敏感,对独立和主权倍加珍惜。在戴高乐眼中,美国的利益绝对不等同于法兰西的利益,北约的战略和法国的目标也不一致。再次,启蒙运动中许多独立思想都是由法国人提出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严展宇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戴高乐主义”始终贯穿着二战后的法国外交,其目标是为了恢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世界大国地位,强调与美国的“伙伴关系”而非“追随关系”,避免法国成为美国附庸。法国丰富的外交经验造就了它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鲜明的大国意识,在“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下,法国认为自身是西方世界中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员。可以说,“戴高乐主义”构成了法国在外交领域的自我认同和行动纲领。

有较明显的制度优势和软硬实力

位于比利时的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发文称,自1945年以来,欧洲的安全一直依赖美国。即使在冷战结束后很长时间内,欧洲也不愿投资于确保自身共同安全的能力。那么,法国是否有能力推动实现欧洲的战略自主呢?

很多美国媒体和智库都对法国所呼吁的欧洲战略自主持悲观甚至否定态度。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23年报道,欧洲战略自主是“法国人的白日梦”,巴黎在推行一项“有利于自身但惹恼其他所有人的欧洲政策”。文章称,法国寻求欧洲战略自主,即在战略事务上独立于美国。这种想法让中欧和东欧国家感到不安。它们认为,美国是它们的主要安全保障。这些国家怀疑法国以欧洲集体的名义,提出了提高法国地位、同时惹恼美国的想法。

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2024年4月发文称,欧洲的长期战略自主取决于其军事工业基础的巨大发展,而这取决于欧洲工业强国德国的全面参与。除了德国不愿意接受法国的领导外,其经济也步履蹒跚,甚至面临“去工业化”的问题。

诚然,在法国追求欧洲战略自主方面,挑战并不少。陈旸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中之一就是法国国内局势带来的问题,例如此前发生的各类抗议。此外,在国际上,法国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也在下降。2023年9月24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从尼日尔召回大使,并在这一年年底前撤出1500名驻军。这是法国两年内第四次从非洲国家撤军,标志着法国在非洲特别是在萨赫勒地区的全面战略收缩。

严展宇对记者表示,在推进实现欧洲战略自主方面,法国还面临美国的施压。特别是在对华关系上,美国频繁施压法国,要求后者在亚太地区采取与华盛顿一致的政策。巴黎还面临欧洲内部亲美国家的施压。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基于对欧洲防务能力和美国援助的不信任,除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个别国家外,中东欧国家对法国“摆脱”美国的做法十分不满。

不过,在推进欧洲战略自主方面,法国也拥有很多优势。陈旸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法国首先具有国内政治制度优势。法国是一个半总统制国家,总统权力相对较大,在推行一系列政策时受到的掣肘比较少。在当今欧洲政坛碎片化愈演愈烈的情况之下,法国的制度优势比较明显,这使得它能够推行一些思想和政策。其次,法国作为欧洲大陆唯一的核大国、欧盟“德法引擎”的一员,以及欧盟唯一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的国家,有实力来推行本国的倡议。最后,法国各级官员遍布欧盟机构,这令法国在整个欧盟体系当中掌握一定话语权,能够获得机制上的便利。

严展宇分析称,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核大国和欧洲经济强国,法国具有较强硬实力推进欧洲战略自主,并成为该行动的欧盟领头羊,为其他欧盟大国树立信心。此外,法国也拥有较强的软实力去推进其计划。法国对其他欧盟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在经贸、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标准引领等都能为法国推进欧洲战略自主加分。

“法国的政策及其实力,在欧盟外交层面上起到了举旗定向的作用。”陈旸对记者表示,法国能够把自身的政策理念通过不同的渠道传导到整个欧盟层面上。在未来的几年当中,法国的外交倾向和实力对欧盟的影响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强。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