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评观世界>

欧盟振兴经济离不开与中国合作

2024-08-08 13:16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尽管欧洲经济从2024年开始出现了缓慢复苏的迹象,但增长依然乏力,其中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经济表现尤其堪忧。在此情势下,笔者认为,欧盟可通过与中国加强双向投资及提升相互贸易水平,为恢复自身经济助力,也为进一步繁荣全球经济作出贡献。

欧盟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增长均为0.3%。这部分得益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尤其能源结构调整后,欧洲能源价格大体趋于稳定或下跌,通胀有所缓解。尽管出现缓慢增长,但欧洲经济目前仍令人揪心,这主要缘于居民消费依然疲软、出口受阻和工业生产投资不足等原因。

从成员国层面看,不同国家经济发展各异。其中,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情况非常不佳,第二季度出现萎缩,同比下降0.1%。德国经济增长不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于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市场,但今年德国企业出口遭遇了自2023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出口同比下降3.6%(达1316亿欧元)。出口下降原因之一是欧元区以外订单量下降。二是德国经济还受到信心不足的冲击。例如德国通常6月就业人数会增加,但今年没有出现反弹,这说明德国企业对经济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对新员工招聘仍持谨慎态度。三是德国作为全球主要制造业大国之一,受能源价格高企和通胀压力影响,生产能力受到约束。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有所缓解,但依然没法给德国制造业带来更多刺激,而且德国制造业还受中国和美国等国家更为严峻的产业竞争。

除德国外,欧盟另一主要经济体法国经济增长也较乏力,其海外订单在减少,服务业成长下降至2021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

整体而言,欧洲经济出现了缓慢增长迹象,但该地区主要经济体都面临较严重问题,尤其区域内最大经济体德国增长乏力,尚未摆脱衰退可能,这给欧洲经济整体复苏带来阴影。面对经济颓势,欧元区可能会通过金融手段进行刺激,包括降息和扩大居民工资收入以扩大消费,及通过部分领域的财政刺激来推动特定经济部门(如新能源、芯片和汽车领域)的投资增长等。

欧洲目前经济颓势和潜在的缓慢增长正引发政治性后果,不仅会影响欧洲政治生态演变,还可能部分塑造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外政策。

从对欧洲政治生态影响来看,欧洲经济增长困境正成为欧洲极化政治重要推动力量。由于现有传统主流政党无力解决经济发展长期乏力的困境,尤其近年来欧洲居民受通胀影响,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这导致传统主流执政党支持率普遍下降,其失去的影响力很快被极右翼政党所捕获。

由于传统主流政党受制于国内政治极化的冲击,不得不拿出更多精力应对相关挑战,反过来对推动欧洲层面更进一步改革缺乏能动性。长期以来,“法德轴心”被视作欧洲一体化动力,然而近些年来法德在一些问题上步调不一致,使该“轴心”受到限制。同时,法德各自为应对国内政治挑战,而缺乏更多精力全力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国民议会改选后,失去了在国会的多数优势。尽管这会刺激马克龙更多关注欧洲事务,但因缺乏国内支持而使他关于欧洲未来的设想很难在现实中落实。德国极右翼选择党在今年欧洲议会获胜,也使朔尔茨联合政府陷入窘境,并可能影响明年的德国大选结果。

从对外政策来看,欧洲经济颓势正在降低本土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企业竞争信心,这会促使欧盟进一步推进保护主义措施,以谋求欧洲商品在开展对外竞争时获得所谓“公平竞争”条件。另外,这也会促使欧盟不得不在寻求地缘政治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与繁荣之间保持平衡。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欧洲在与中国开展地缘政治竞争同时,也不得不强化与中国经济联系,同时积极寻求通过与外部展开自贸协定谈判来促进欧洲经济繁荣。

经济颓势也在削弱欧盟及其成员国的财政收入,这将弱化其对外干预能力,包括对热点问题的军事支援能力和地区政策中带有政治目的的经济援助能力。 

尽管欧盟开始在部分领域推动对华产业链“去风险”政策,并加强与中国在基于高新技术基础上的产业竞争,但现实表明,欧盟与中国,双方根本无法完全摆脱对对方市场的依赖。基于此,中欧在合理保护各自“经济安全”的基础上,应尽量相互扩大投资和商品市场,通过产业链的相互联结而非断裂以实现互利共赢,恢复全球化活力。只有这样,欧洲经济才能在不牺牲其他国家经济收益的前提下恢复繁荣,并与中方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作者是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