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评观世界>

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

2024-09-20 08:42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面对世界范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2022年分别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全球倡议,从世界经济、政治(安全)和文化视角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其中,全球文明倡议在变乱交织的世界,提出了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这一“中国方案”,具有四个鲜明特点。

以新文明观为核心理念

全球文明倡议直面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出现的新动向,提出了要在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中超越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冲突和狭隘优越感的新文明观。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冷战后的世界向何处去?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在1991年出版的《美国的分裂,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思考》,到1993年美国知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发表的文章《文明的冲突》和他于1996年底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都注意到冷战后国际关系(包括美国国内政治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和过去在意识形态冲突下被掩盖的民族和种族之间矛盾、民族国家之间矛盾的凸显有关,而其背后则是文化、文明的冲突。

事实上,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冲突冷战后并未完全终结,而和民族国家直接相关的文明冲突被推上了国际政治大舞台。那么,如何解决这些深刻的矛盾?施莱辛格和亨廷顿都拿不出有效的方案,亨廷顿只是说:“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面对这样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是在文明隔阂中削弱自己,是在文明冲突中毁灭自己,还是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共存的新路?在我们看来,世界从来就是一个文明百花园。不同文明之间并非只有差异和矛盾,并非不能包容共存,关键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抱有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野心,而要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这种以“文明超越”为鲜明特点的文明观,是一种全新的21世纪文明观。这种新文明观,正是破解“文明冲突论”,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特别是回答冷战后的世界向何处去的中国方案的核心理念。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石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这一以新文明观为核心理念的中国方案,和传统的文明观不同的是,它不仅考虑到历史传承和现实利益,还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坚硬的基石。

自近代以来,尽管各家各派有许多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但是和各国历史相联系的国家利益,总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础。在冷战时期,尽管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国际关系理论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国家利益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依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比如毛泽东同志的“三个世界”理论、邓小平同志的“东西、南北”(即和平与发展)理论,强调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不仅要看意识形态、还要看国家利益,要以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重。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不仅强调世界各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大国之间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关系,而且强调各国之间,包括在中国和美欧这样具有不同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国家之间,有着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习主席说,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完全可以这样说,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全新的理念,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全球文明倡议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重要基石,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特别是给出了冷战后的世界向何处去的中国方案。

以文明传承和创新为着力点

以新文明观为核心、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石的全球文明倡议,作为回答当今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为了实现“文明超越”,强调必须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在各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任何一种文明,又都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否则,就会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所抛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古老的中华文明在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遭受过前所未有的“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民族劫难。但在新文化运动中,接受“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而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一代新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领中国革命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终于创造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人间奇迹。

自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奋斗。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中国革命的经验,还是改革开放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忘本,历史虚无主义不符合民族发展的历史规律;任何一个民族也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狭隘民族主义也不符合民族发展的历史规律。习主席说:“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要懂得历史辩证法揭示的这一科学真理。因此,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也是我们形成“文明超越”的新文明观、破解“文明冲突论”的着力点。

以国际人文交流为途径

以新文明观为核心理念、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石、以文明传承和创新为着力点的全球文明倡议,作为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还提出了实现这一方案的途径。这就是: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

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不可替代”四个字分量之重,大家都可体会到。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如果各国人民之间再不往来,沉浸在对对方的误解、恐惧和敌意中,带给世界人民的绝对不是福祉,而是灾难。因此,习主席在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之时,向世界各国政党领袖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赤诚之心: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他还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正因如此,全球文明倡议中提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综上所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有核心理念、坚硬基石、推进着力点和实现途径,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人类共同挑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