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国新办就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定于2009年9月4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定于2009年9月4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今天冒雨出席国新办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先生出席发布会和记者朋友们见面,介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大家都很熟悉陈主任,多次出席国新办发布会。下面先请陈主任做一个介绍。

    2009-09-04 09:49:52

  • 陈锡文:

    非常感谢各位来参加发布会,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很多情况大家都比较清楚,比如说粮食的总产量,建国1949年粮食总产只有1260亿斤多一点,到现在达到10570亿斤,增长的幅度非常大,所以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温饱,实现了从温饱不足跨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的人均收入60年来也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当然,建国初期统计的情况还不是很健全,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概建国初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年60元左右,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增长速度非常明显。所以农业农村的发展一方面改善农民的生活,更重要是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人民的生活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这个过程大家都比较清楚。

    2009-09-04 09:51:54

  • 陈锡文: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其中当然包括农业和农村问题。如果现在有机会大家回去看一下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大家会发现,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这部分标题就叫做“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从2005年年底开始中国农村就喊响这么一句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里我想做一点说明,这不是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曾经多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根据我们现在查找到的资料,至少在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这个章程是当时为了引导农民举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通过审议这个章程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就指出,说这个章程就是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这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的法规。到了1960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196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农业发展纲要》。当时主管农村工作的谭震林副总理向人民代表大会介绍这个《纲要》的时候就指出,这个纲要是一个群众性纲领,它能够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那以后党的很多重要文件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前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殊的背景条件。以前提出社会主义新社会,还是作为对一种未来的憧憬,一般把这个要求放在序言的部分或者放在结尾部分,作为一种号召性要求。

    2009-09-04 09:56:11

  • 陈锡文: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作为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同时也作当前的一项工作要求予以落实,所以跟过去相比有一些发展阶段上的差别。大家能看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明确的总体要求,我想大家也是很熟悉,这个文件中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五句话二十个字,叫做“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它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把这五句话结合到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看也可以理解成全面协调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们说的解决好“三农”问题实际上是一致的,不存在除了把“三农”工作之外还有一个单独的新农村建设。应该这么说,抓“三农”的具体工作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五个方面协调推进。从2005年到现在4年多时间过去了,应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比较明显的成果。

    2009-09-04 10:07:38

  • 陈锡文:

    这几年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农产品产量在增长,这证明生产发展得到落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几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变化也是非常大的。与此同时,农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报告里有两个很鲜明的提法,一个提法是,我们已经实现了过去提出的总体小康这个目标。按照小平同志当时的设想,总体小康就是人均GDP和GDP的总量都要比1980年翻两番,这个目标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就已经实现了,所以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就是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渡的阶段。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提出21世纪的头20年,我们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小康生活。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我想了解中国的人都很清楚,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农村。

    2009-09-04 10:10:46

  • 陈锡文:

    因此,在十六大之后不久,2003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时候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同时他明确要求,要把解决好“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就是我们已经实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建设过渡的大背景。而要实现这个过渡,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以往的发展阶段有它不同的地方。第二个背景性,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国情国力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政府财力和以往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在座的记者朋友可能都知道,中国30年来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在9%以上。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GDP总量是8.9万亿元,2008的年GDP超过了30万亿。2000年的财政收入是1.34万亿,去年财政收入超过了6万亿,八年时间中财政收入增长了3倍多。正是这样一些国情国力的变化,使得政府、整个社会有可更大的力量去支持和帮助农村的发展。

    2009-09-04 10:16:55

  • 陈锡文: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从世界各国,特别是从已经实现工业化那些国家的经验来看,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会存在着两个趋向,一个趋向是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从农业农村中提取积累来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另一个趋向是,当工业化发展相当程度的时候,都采取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和政策。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发生了大变化,中国实行以工业反哺农业。所以胡锦涛书记明确指出,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他要求我们要以更加自觉的态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解决好“三农”问题。所以,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它的背景和以前提出是大不一样。正是由于这些新背景、新条件,这四年时间来,大家能够看到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来支持农村的发展。这些我想大家都是比较了解的,比如说2006年,取消了在中国实行了2600年的农业税制度,农业税制度被取消之后,农民直接和间接的减轻负担达到了1600亿元,从2004年开始,政府又推出了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者的制度,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最开始2004年的时候,补贴还比较少,是140多亿元,今年的直接补贴已经达到了1230亿元。我这里讲的直接补贴主要是指四项大的补贴,一是对农民种粮进行的直接补贴;二是对农民购买粮种进行补贴;三是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四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随着国力的增强是在不断的增加,补贴的力度还将继续加大。

    2009-09-04 10:22:04

  • 陈锡文:

    第三方面的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的要求。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投资结构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财政支出结构也有了大的变化。从投资结构来说,农村的道路、电网、饮水设施,以及农民使用沼气,这些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道路建设来看,我们现在能做到全国87%的行政村通达客运班车,这和以前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电网的建设来看,我们国家的两个大电网的覆盖地域,国电网和南方电网,在大电网覆盖区域之内,除了西藏地区,其他地区都已经在电网覆盖范围内,大电网的电可以直接进村入户,这使电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大大降低,因为过去农村的电输送条件比较差,损耗非常高。

    我90年代中期到农村调研的时候曾经看到,最贵地方的电价超过8块钱,那样贵的电,农民即使通了电也不敢用。今年大家能感觉到,农村家电下乡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我想除了收入增长之外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电网的改造后农村的电价基本上做到同网同价。目前大概是6毛钱左右。所以供电情况的改善使得农民使用家电的情况明显跟过去大不一样。

    2009-09-04 10:28:08

  • 陈锡文:

    饮水,我们过去讲解决农民饮水困难,也就是水源不够,政府通过多年努力,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基本上在正常情况下都能保证农村各地水源的供应。解决了水源之后又出现一个问题,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农民的饮水质量不行,水质不安全,最主要有三个原因,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及所以水质中有害物质比较高,比如说氟,对人的骨骼有很大的损害,有些地方由于长期引用高氟水,造成了不利影响。有的地方水中含有比较高的砷,这个问题当然非常严重。还有一些地方水质中汞和铅的含量比较高,这对人体都是不利的。第二种原因,我们在工业化初始阶段,一些地方不注重环境保护,造成了水源污染,让人喝被污染的水当然对身体损害很大。还有一些地方有寄生虫,比如南方有一些湖泊比较多的地区,经过治理基本消灭了,但是现在看来有些地方又有些死灰复燃的状况。进入新时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提出一个数字,2000年全国农村在各种情况下饮水不安全农民总量大概是3.4亿人,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到去年年底已经解决了其中1.6亿人,按照现在的要求,我们争取到2012年全部解决。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解决6000万。如果按照这个进度推进,三年可以再解决18000亿,加上已经解决的16000万,到2012年基本能够解决。如果推进速度大一点,三年平均每年减轻6000万,有可能到2011年底就能实现。

    燃气,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能给农民提供清洁的、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农村的环境就会受到比较大的破坏,秸秆也不能还田。到去年年底,全国已经有3000多万农户使用上了沼气。使用沼气不仅燃料本身是清洁安全可再生,最重要的是对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非常有利。所以水电路气这四方面,最近这些年来,进入新世纪以后对农村面貌改善是比较大的。

    2009-09-04 10:33:21

  • 陈锡文:

    在公共服务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政策措施。比如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我们现在大概全国将近1.8亿义务教育孩子有1.4亿在农村地区,所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受惠是最大的。建立这个制度之后,逐步降低农村学校的收费。到了2006年开始,就在农村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制度,后来城里也实行了这项制度,农村还多一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教科书全部由政府免费提供。所以教育情况跟过去有了很大变化。医疗,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政府下决心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开始的起步,每个农民筹资是30块钱,其中自己出10块钱,中央政府贴10块钱,地方政府贴10块钱,从这样的低水平起步。2005年国务院把这个标准提高到50元,农民的10元不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他的补贴各增加10块钱。从2007年开始又把这个标准提高到了100元,自己交20元,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贴40元。今年中央又要求,具备的地方可以把筹资标准提高到120元。总体上看,对于农民大病、重病,需要住院做手术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半的费用可以报销,可以避免很多农民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出现。

    2009-09-04 10:37:18

  • 陈锡文:

    第三,文化事业。这几年可能在座的一些朋友也有了解,宣传文化部门致力于抓农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而且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这项工作完成之后,中央又进一步提出,要把广播电视通到20户以上农民的居住点。现在来看,大部分自然村已经通上了,通了之后进一步提出要求,不能说通了之后给农民看电视就那么两三个频道,太单调,现在要求能够在十个以上的频道。这些年还在继续推进,比如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些农村很偏僻,光看电视也不行,所以建立了新农村地区每个月免费放一场电影的制度,叫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现在又在推进各地农村建立农家书屋的工程,每个村要帮助建立一个小图书馆,这项工作推进以后,使得过去比较单调乏味的农村生活有点改善,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很大,一步一步这样做。我想到2020年的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也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2009-09-04 10:40:09

  • 陈锡文:

    第四,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我了解到的情况,到今年的6月底,已经有4470多万农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平均给每个纳入低保的农村人口每个月补贴60元钱。上个月国务院召开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会议,试点范围是全国1/10的县。这项试点工作彻底改变了过去中国农民养老依靠土地、依靠子女这样的传统方式,政府给他提供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年满60的农民,如果他的子女按要求投保,这个老人从当月开始就可以领取由政府发放的每个月50块钱的基础养老保险金。中央要求这件事情要逐步推进,在2020年以前要覆盖全国。

    农民最关注的水、电、路、气、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问题,这几年发生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正是在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之下,整个新农村建设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当然离中央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看差距还是很大。所以总书记、总理在2006年年初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新农村建设的研讨班上,总书记、总理一方面提出新农村建设必须抓紧向前推进,另一方面又提出必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总书记讲到“新农村建设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2050年前后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总理更进一步提出,有些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甚至要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中国区域之间发生不平衡导致的。所以我在这里想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个长远目标,也是进入新时期以后,我们“三农”工作把它作为一个总纲来抓的现实的工作推进。

    我先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些基本情况,下面有什么问题我愿意回答。

    2009-09-04 10:41:54

  • 郭卫民:

    刚才陈主任做了一个很好的介绍,我想大家可以从中了解到建国以来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尤其是这些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下面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09-09-04 10:47:26

  • 凤凰卫视记者:

    最近有关征地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引发了很多矛盾,比如说有些地方政府可能征地的手续并不是非常规范,而且这些失地农民的保障不是特别充分,因此也造成了一些地方矛盾的起因。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任何考虑,如何来解决?谢谢!

    2009-09-04 10:47:39

  • 陈锡文:

    征地问题确实是属于城乡关系的焦点问题,我想征地制度也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也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应该说这几年征地制度在逐步规范。当然,您刚才讲到的一些地方出现不规范的征地,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确实也是存在的,这也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或者引发农村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

    90年代末中国政府就明确提出,由于中国人多地少,所以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这当然也包括征地制度在内。所以从那个时候就非常强调:第一,征用农民的特别首先是必须符合国家的关于土地利用的规划;第二,征用农民的土地必须得到严格批准,征用的土地必须纳入各地当年用地指标;第三,必须足额按照法律规定给农民予以补偿。每年可以向农民征收多少土地是由国家根据发展规划来确定的,比如在金融危机暴发以前,正常年景下,国务院审批的对各省可以使用的建设用地大约是400万亩,其中有280万亩是要征用农民的土地。今年由于情况特殊,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各地的建设规模就比较大,所以今年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总量是630万亩,其中315万亩是要征用农地的。首先,每年征用农民土地的规模有一个总量限制,其次,明确规定征地的审批权限只有省和政府这两级。至于你刚才讲到的违规征地,实际是指这部分征地没有纳入允许征收的总的盘子,不在总量控制范围之内。第二,没有得到国务院或者是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擅自征地,我们把它叫做违法违规征地。二是补偿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征地农民要给予一定的补偿,补贴最开始的标准是这块土地被征用之前三年的平均产出。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标准是不断提高的,先是提高到了16倍,到2004年又规定可以提高到30倍。并且2004年国务院明确规定,除了补偿之外必须把失地土地农民纳入到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如果最高到30倍还不够补偿农民把他纳入社保体系的话,当地政府应该在土地出让金的纯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来保证农民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

    2009-09-04 10:47:58

  • 陈锡文:

    你说的有些地方出现征地之后对农民保障不够,实际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法律规定的补偿标准,没有及时足额发给农民;二是地征走之后没有让农民及时加入当地的社保体系,这就引起比较大的矛盾。针对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是非常重视的,当前正在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改善征地制度,一是通过职能部门加强督查,要保证农民被征地之后及时足额得到补偿,要严肃处理各类违规违法征地现象。另一方面,要抓紧推进征地制度的改革,总的方向是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去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做的决定已经提出了一个原则性的方向,文件要求,在城镇建设的规划区以外,如果是非公益性的项目用地,得到批准之后这部分土地可以不向农民征用,让农民可以以多种方式参与这个项目的开发和经营。也就是说,可以采取出租等方式,土地的性质就不改变了,这是目前改革要迈出的第一步,有关部门正在按照这个决定修改有关法律,制定有关政策。之所以限定的范围现在是在城镇建设规划区以外,以及非公益性项目可以探索这方面的改革,由于我们的《宪法》总则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凡是用来搞城市建设的土地目前还得征用。《宪法》规定,因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征收土地,所以这次改革的范围确定在城市规划区以外和非公益性项目。我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适应新的形势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是我们现在改革迈出的第一步。这部分的改革在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条例之后就可以进行。

    2009-09-04 10:50:19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想问一下陈主任,我们知道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形成的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这样的任务和要求,请问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怎么样体现出这些新特点?

    2009-09-04 10:52:12

  • 陈锡文: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背景都做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就像你刚才已经讲到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对于今后一段时间农村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概括起来说,《决定》中提出了三句话:一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任务;二是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三是把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从具体政策方面去看,第一,总结了前三年提出新农村建设以后的经验,要进一步去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五句话的要求必须统筹协调地推进,不能片面把这五句话只去执行其中某一句,个别地方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五句话里就执行一句,就是“村容整洁”,然后就是拆房子、盖房子,刷标语、刷墙头,如果这样一些工作没有在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的情况下推进,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反而会损害农民的利益。

    第二方面,要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已经形成的新农村政策体系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

    第三方面,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的改革、创新农村的体制”,提到了六个方面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二是要建立更加严格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制度;四是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五是要加强农村的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六是要进一步形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新制度。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应该是指导我们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前,在这个阶段指导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各地当前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按照这个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我想步伐会更加稳当,速度会更加快一些。

    2009-09-04 10:52:36

  • 北京电视台记者:

    有两个问题请问陈主任,第一,请您介绍一下金融危机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第二,最近几天鸡蛋的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这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会不会导致通胀?此外,如何能做到既稳定农产品价格又能保证农民的收入?谢谢!

    2009-09-04 10:54:55

  • 陈锡文:

    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农村当然也有很明显的影响,我想直接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影响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从总体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农产品的进出口增长速度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这和外需有所减少是一致的,这是一个直接影响。但是总体来看,中国由于人口众多,所以农产品进出口比重在整个农业经济中不是很高。所以即使受些影响,不至于太大,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的影响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沿海发达地区为主的一些以外向型为主的企业订单受到影响,出口受到影响,用工有所减少,所以影响到了农民的外出务工。今年2月份我在这里也是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过,春节之前,大概直接受金融危机影响,回到农村农民大概有2000万多人,那个数字直接反映着金融危机对农民的影响。这半年多来,通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现在的状况比当初预计的要好,到目前为止,6月底有关部门的统计,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已经回到1.5亿多人,所以中国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们国家范围大、市场大,回旋余地也大,通过努力还是能缓解这一矛盾的。但是由于发生金融危机,所以我们为了应对危机,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调整来应对危机,所以客观上在宏观政策调整之后也有对农村发展有利的方面。比如大家都了解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对农民给予适当的补贴,扩大了农村市场。比如国家增加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的一些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相应改善。所以我觉得,把“危”转成“机”从农村来看是有这种可能性的,农村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继续保持着比较理想的增长速度。

    2009-09-04 10:55:15

  • 陈锡文:

    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最近我也注意到了,鸡蛋价格略有上涨,但是市民对此事很关注,我想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确实是由于今年我们的秋粮在一部分地区受到了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比如河北省的一部分地区、辽宁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旱情相当严重,有些地方,可以说一小部分农田受到了严重的干旱之后绝产了,所以对秋粮会有一定的影响。南方地区以湖南为中心,湖南、贵州、广西一部分地区晚稻由于干旱也受一些影响。东北是玉米主产区,玉米是饲料的主要来源,所以玉米的减产会导致饲料价格一定的上涨,也会导致畜产品和水产品一定价格的上涨。实际上,我们的玉米库存非常充裕,平抑玉米价格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另一方面,我觉得,舆论上引起了人们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导致鸡蛋价格一定上涨。

    2009-09-04 10:57:46

  • 陈锡文:

    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对农民增收当然是有好处的,尤其我从事农业工作,我对此感到高兴。但是确实有你讲到的那个问题,会不会引起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会不会造成经济的不稳定。我自己的看法,就目前来看,鸡蛋大概不至于有这么大的连锁反应。而且客观上讲,鸡蛋也没有达到历史最高价格的水平。所以我觉得适当的恢复,对于增加供给是有好处的。供给增加到一定程度价格自然会恢复,甚至是下降。另一方面,农产品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决定价格,由经营者自主决定流通,但政府在其中是有调控的作用。当供给明显短缺的时候政府会采取措施支持供给的增长,当由于供给短缺造成价格不合理上涨的时候政府也会考虑到城市消费者的利益,特别是那部分低收入消费者的利益。这些政策我们以前都用过。我个人觉得,在农村整体形势很好,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库存相当充裕的情况下,不至于会在农产品上出现大的波动,更不会由于农产品的问题引发通货膨胀。

    2009-09-04 11:01:41

  •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了“四个现代化”,而且农业排在了首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历经40多年,您能否判断一下目前我国的农业化现代水平。如果我们还没有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的话,您认为差距在哪里,障碍在哪里,如何解决?第二个问题,目前有许多专家认为,我国对农业的投入少,而且分散,不能形成合力,您能否谈谈目前我国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以及效益如何?谢谢!

    2009-09-04 11:02:32

  • 陈锡文:

    这是两个非常好的问题,都非常大,我只能很概略的讲讲我自己认识中的一些要点。第一个问题关于农业现代化,首先要看到,中国的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怎么去衡量,这个东西确实比较困难,我提供两个参数可以做一点参考,第一个重要参数,我想农业现代化主要要看技术进步对于农业增长的贡献。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农业的增长中贡献率有50%左右是来自于农业技术的进步。

    2009-09-04 11:03:11

  • 陈锡文:

    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一般要达到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0%,所以这里将近有30个百分点的差距。从我们这几年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效果看,一年大概可以提高1个多百分点。照此推算,大概有20多年的差距能够达80%。

    2009-09-04 11:04:20

  • 陈锡文:

    第二个重要参数是农业灌水的利用率。我们现在农业灌溉的有效利用率在0.4左右,有一半以上的灌溉用水是在传输中损失了,而发达国家一般农业用水利用率可以达到0.7,这中间存在着0.3的差距。补上0.3的差距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技术的改进,比如渠道的防渗、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我自己看,一般情况下我国需要二三十年的努力才有可能赶上现在发达国家的农业水平。我刚才讲的这个是纯粹从技术上做的分析,实际上农业现代化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你刚才讲到,周总理提“四个现代化”,农业是放在首位,我们都知道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靠现在的工业装备,如果工业没有现代化农业部可能现代化,这是一个制约因素。第二,农业的现代化一定是在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这就需要我们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第三,农业现代化一定要保证经营者是具有比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像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才可以。这几个工作,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仅仅是我刚才讲的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做大量的工作。我们提出“三步走”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前后基本实现现代化,我想到那个时候农业也可以这样讲,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9-09-04 11:05:15

  • 陈锡文:

    第二个问题,关于农业投资。您刚才提到的投资一个是少、一个是散,我想这个情况在逐步改变。农业投资从“三农”投入这个大口子来看,这几年增长是比较多的。今年的财政预算投入“三农”的部分是7161亿元,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投入实际还会增加。但是由于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分配到每个乡、每个村,投资数量确实显得少了。所以中央还在强调进一步对农业的投入。

    2009-09-04 11:10:27

  • 陈锡文:

    关于“散”,这也是存在的现象,客观上讲,国务院几乎每个部门都不能说不涉及农业农村问题,过去讲农口部门就是农林水气这几家,但具体去看,在新农村建设这个总体要求下,任何部门都和农业农村有关系。比如说科技部、文化部、卫生部、教育部都有关系。所以在满足各个部门的要求情况下,投入农村的钱就显得比较散,每个部门都掌握一批资金,通过自己的管道投到农村去,可以说有多少个部门就有多少钱往农村走,是显得比较散。

    2009-09-04 11:11:31

  • 陈锡文:

    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在各个国家都是存在的,有一个部门就要开展他的工作,从事他的投入,所以说绝对把这些钱捆在一起由发改委往下投,各个部门的业务就没有办法开展。在这方面看到还有改革余地,又看到现代社会的管理不可能大包大揽由哪一个部门管理,这里面是有文章可做的。

    我们的基层,县一级政府已经创造了一些不少好的经验,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资金通过各个部门分散往下去,但是到了县里,他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整合,基本的办法我们概括为四句话:一是渠道不乱(是哪个部门的钱从哪个部门来);二是数量不减;三是捆绑使用;四是各记其功。一个项目做成了很多部门在其中起作用,哪个部门的钱发挥作用,该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功劳。我最近到湖北省的一个城市,那里就有血吸虫病,他们就围绕着防止血吸虫病,改造水利设施,围绕这个中心把有关各个方面的资金,比如卫生部门、科技部门、交通部门、电力部门、水利部门的钱都拿到一起,拿到一起之后一片一片逐步推进,效果就比较好。一个村、一个镇改造好了,人家可以说这是10个部门、8个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觉得至少在县市一级的城市,可以对各个部门的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发挥最大效益。

    2009-09-04 11:17:32

  • 郭卫民: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09-09-04 11:18:32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090904.wmv

数据地址: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会前全景

    中国网 王锐

  •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

    中国网 王锐

  •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

    中国网 王锐

  •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中国网 王锐

  • 凤凰卫视记者

    中国网 王锐

  • 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王锐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北京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与会媒体

    中国网 王锐

  •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新闻发布会结束

    中国网 王锐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