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新闻

要闻直播两会图片中央领导下团组

独家视频现场直击记者会部长通道

两会
观察

图迹直通两会中国正在说两会天天评

图解中国访谈代表委员说报告全解读

独家
策划

习观中国3分钟中外观HI中国人

世相帧像深读碰词儿两会有数

当前位置:2018全国两会>正文

总理紧盯“提速降费” 手机流量资费今年还要降!

文章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8-03-06 09:45:32 责任编辑:董小迪

中国网科技3月6日讯(记者 张洁欣)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5日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

据中国网科技记者了解,李克强在过去的三年间,多次“紧盯”提速降费,立目标、推举措、抓实施,获得人民群众和企业的热烈支持。

有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发展十分蓬勃,丰富的手机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提速降费”这项措施,进一步释放了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红利,促进通讯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仍会是一大重要发展方向。

过去三年提速降费不断深化 成效显著

2015年5月13日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并提出多项具体措施。其中包括鼓励电信企业尽快发布提速降费方案计划、推进电信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加强宽带接入服务和资费监管等。

2015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目标和举措。

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再次要求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打通入户“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进提速降费。

2017年2月2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有关方面进一步顺应社会期盼,继续深挖潜力,抓紧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当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过去三年的时间里,针对“提速降费”三大运营多次积极响应、推进。经过各方努力,我国在网络提速降费上取得积极成效。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在提速上,光纤宽带与移动4G网络规模全球第一,70%以上用户使用50M以上宽带,近10亿用户用上4G网络。

在降费方面,三大运营商推出了宽带提速不提价、流量不清零等优惠方案,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大幅下降,不断更新通信资费标准。工信部部长苗圩今年3月5日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指出,三年来,宽带用户单价下降了90%,移动用户资费下降了83.5%。

5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纷纷表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提速降费”政策要求,将立即行动、全力以赴,确保相关举措全面尽快落地实施。据悉,相关措施已在制定中。

2018提速降费继续推进 将是未来重要方向

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利好。

工信部部长苗圩对此表示:“通过调查发现,广大用户对手机流量区分本地和全国的计费方式反映强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以及其他一些降费、提速的举措。这是一项惠民举措,也回应了广大用户的迫切关心。”

苗圩指出,今年除了取消流量漫游费之外,还将推动流量每季度、每月资费水平的下降。这两项措施加在一起,达到年底比去年下降30%以上。此外,苗圩还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围绕降低手机流量费、家庭宽带费、企业宽带费和专线资费等持续加大力度,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

针对这一目标,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在接受中国网科技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当前运营商的流量资费的标准看,单兆零售价格和套餐内的单兆价格之间仍存在一定空间,将流量资费下降30%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刘启诚指出,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十分蓬勃,移动支付、视频、游戏等丰富的手机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提速降费”措施,进一步释放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内需,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以及消费的发展。此外,从竞争角度看,三大运营商的良性竞争,促使我国通讯业发展飞速,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

刘启诚认为,未来,提速降费仍是一大重要发展方向。这其中包括几个因素:一是技术的发展。比如5G的到来,会吸引大量用户涌入,用户增多资费必然会产生下降;二是政府监管规范了市场,进而促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则是由前期的“被动”转变为“主动”,因此整个市场是向好趋势。

要闻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直播更多>>

全媒体矩阵

世相更多>>

帧像更多>>

中外观更多>>

专题首页 | 中国网首页

会议
新闻

两会
观察

独家
策划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