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杭州梦”

8点05分,朱小贞的大哥朱庆勇在浙医二院前找车位,就因为他睡觉开着飞行模式,乃至7点半醒来时才接到弟弟短促的电话说“小的可能已经不行了”。就在急诊室前,三辆救护车呼啸而至,朱庆勇冲上去抱起一个被裹,外甥女结着黑油的长发蹭在他手臂上,发出焦味,事后他意识到,抱过后衣襟上的黑油是得靠肥皂用力洗的,但他们除了满脸熏得焦黑,都没有丝毫烧伤。

在只有直系亲属能进入的抢救室里,他看见医生是以插氧气瓶和人工按压的方式施救,一个半小时后,医生告诉他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我当时求医生哪怕救一个过来但医生说再长时间挤压,人会变形,毕竟年纪太小。”朱庆勇说。他当时就颇有微词,既然以氧气罐和人工的方式就能施救,为什么不是在楼下,而是要在早高峰的城里开上20分钟到5公里外的医院?

随着10点半正式宣告死亡,家属被带上了楼上会议室,这时杭城的服装圈同行见到新闻后纷纷来到医院接应。众人的哭喊响彻急诊楼,三个孩子最小6岁,最大11岁,中间的外甥女林臻亚9岁。杭州的服装圈不大,互相知根知底,林家有个服装品牌叫“潼臻一生”,在西南某些城市的商场里都有代理柜台,这个品牌以三个孩子和林生斌的名字命名,谐音就是“同贞一生”。林臻亚的童装模特照如今还能在网上搜到。

来自浙江庆元的朱家和福建霞浦的林家最初在杭州相遇是2004年,应该说朱家发迹较早。2003年“非典”肆虐,世代务农的朱庆丰想着来杭州闯一闯,在市面最萧条的时候做起了服装生意,朱小贞就来帮忙看店。兄妹三人陆续在武林路上开起了零售店,再慢慢往批发等上游环节发展,于是从门面店做到了设计坊、小工厂。

林生斌初来杭州时在发廊里剪发,认识了朱小贞,慢慢也做起了服装。娶朱小贞时朱家并不同意,浙江人嫌福建地偏,而且朱家已有起色,但婚后林凭借精明的商业头脑带着妻子的服装店一路向上游冲去。如今两人已在余杭区拥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服装公司,设计、生产一体化,在距家30公里外的乔司街道,他们的厂房也已达上万平方米。“林总在杭州服装圈是个响当当的人物”,灵堂内外不止一名同行这么说,他创立的男装品牌如今在杭州置地国际男装基地有个门面店,剩下都是全国各地的代理。

“我妹夫这人看起来就比较聪明,2009年时,实体市场开始受网店的影响越来越大,他及时转型,向上游做设计、贴牌,所以我们还在做批发小工坊的时候,他已经做大了。”朱庆勇说。朱家和林家都已在杭州买房落户,商业头脑和宗族人脉圈是他们在这个城市的立身之本。小夫妻在2009年买了蓝色钱江一期的房子只有百来平方米,还是贷着款的,两年后再借款换到了如今的360平方米江景大宅。“他就是有眼光,觉得这房子会升值,果然当年6.5万买下的,现在已8万”,朱庆勇说。门口的房产中介了解这房子的市价,360平方米的江景房已近3000万元,但在纯住宅的蓝色钱江,交易量并不高,业主并不急于投资,归根结底在于不缺钱。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