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撤的灵堂
“消防队里多数年轻队员都是两年的现役兵,培训就要半年,再实战一年半。本来接触高层建筑火灾的经验就少,再独立作战能力不强,除非踹门前能先断定不正对着火源,否则回火立马轰燃。”中国消防协会理事、原上海消防研究所信息研究室主任范强强告诉本刊记者。据他的说法,在住宅楼有非强制性消防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业主应自行提高警觉,比如购买家庭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这在美国的普及率已经96%”。
范强强介绍,目前有种超前但并非强制的做法,区域消防局对重点消防单位实行远程监控,将物业的消控数据通过物联网连到总队,如此可以凭借二维码扫描掌握每一道维保信息,“包括水箱有没有水,增压泵是否正常开启,但多数大楼是不愿意花钱维保了还要接受你监督”。
一位在杭州富阳区运作一家养老院的业主这样告诉本刊,在杭州建筑圈内,他们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消防设计、施工和大楼验收前检测是一家公司全包的,你只用给个打包价,所以你看自家监督自家”。她认为这个市场相当混乱,各种拥有资质的检测公司层出不穷,都似乎与消防行政部门有沾亲带故的关系。对这位业主来说,消防局每月有例行检查,但她认为那也是走过场,有业主难免在日常维护中为了美观或者节省,或藏起灭火器,或者是关了弱电控制。
“消防设计是没有问题的,否则你的楼是不会通过验收的。但在物业维护的工作中,说到底就是钱,你的消防设施也许都是好的,但在那一刻是否是有效地联动,那是一个系统性的运作。”这位业主在挑选物业公司时也颇费脑筋,有些物业公司并不自带保安,保安公司派来的保安又三日两头地换,“你让他们怎么接受系统性的消防训练?”
从之江路上看烧毁的1802室南阳台,如今已经整个被绿色围挡罩上。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豪社区,8幢25层高的玻璃幕墙住宅大楼拔地而起,灰蓝色的里外双层玻璃,每个楼乍看密而不透,让人无法想象里面动辄360、380平方米的豪奢的洞天。事后,业主在议论,这座罕见地拥有新风系统的住宅楼,却都是平移式的推窗,手一伸一两个拳头的宽度,这点让他们也突然不满,认为在烟熏时相当不利于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