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交流文明互鉴搭桥梁

5月14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专家们济济一堂,一场着眼现实、高瞻远瞩的思想交流,在这里展开。

“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文明。而连接罗马帝国和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为中国打开了一条向西的重要通道。”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厚的历史机理。两千多年前开辟的古丝绸之路,首先打开商贸互通之路,文化交流随之而来,佛教和基督教也从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此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热情。“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开放精神,‘一带一路’彰显了中国进一步主动的对外开放。”

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重要特征,这是对历史的继承,又蕴含大同世界的合作内核。不少研究丝路精神的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东西方交融合作的新桥梁。

土耳其马尔马拉基金会主席阿坎·苏威尔说:“今天,从伦敦到北京,我们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外交空间,‘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也不仅仅连接贸易、历史、文化,更为我们打开彼此的大门和胸怀,帮助我们传承历史文化财富,更好地发展本地区的文化、宗教。”

加深知识交流,促进观念创新

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文化交融发展,得到广泛支持,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智库和各类学术机构大有可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指出,智库可以用全球视野,依照各国的国情,在纷繁复杂的事项中以敏锐的洞察力解决历史的大事,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规律,不断丰富其内涵和理念。这对于凝聚共识、汇集各方的力量,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也想开展‘一带一路’相关的研究。”孟加拉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坎·艾哈迈德·塞义德·莫什德表示,孟加拉国国内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都非常高,但是孟加拉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落后,他十分希望借助此次峰会,寻找孟加拉国“一带一路”研究的方向。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玄定泽表示,他所在的研究院已经出版了很多“一带一路”的成果,还定期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召开研讨会。

上海社科院王战院长介绍说,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制作“一带一路”的数据库,马上就要开通使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凝聚知识智慧,建设文明之路

据了解,目前中国智库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平台已超过300家,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外国知名智库有50多家。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社会智库应该坦诚相见、多交朋友,“既要跟给我们点赞的人交流,更要跟对我们提出批评意见的人交流,越是有不同态度的人,越要消除对方的疑惑”。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为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建议,不妨成立一个非官方的协调机构,加强融资,支持“一带一路”研究,到全世界各地区进行调研。

“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会议气氛热烈、交流深入,与会者围绕“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的主题,形成智库共识、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等12项成果。

会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智库专家们坦诚交流、激荡思想,而会议结束时,彼此互道珍重、共同相约,对“一带一路”的思考要“隔空交流”,建设一条智力丝绸之路……

(本报记者李琰、史晓韵、白阳)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15日 06 版)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