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 2015-08-21 14:49:40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戴丽丽    责任编辑: 戴丽丽

北京水科院:我想问的问题是关于资源制约方面的,我本身是搞水资源研究的,水危机一直是全球特别严重的问题,我想请您谈一谈水资源问题在“十三五”大战略中的位置,是怎么考虑的?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生态方面,现在像空气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水和生态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我想请您谈一谈在大战略中对生态问题的一些考虑。谢谢。

胡鞍钢:你是专业人员,我也是从我们专业(公共政策)的角度来介绍一下。这次我们继续提出的量化指标,包括两个指标:第一个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继续降低30%,它是什么目的?我们希望是工业产出增长、工业用水量的绝对量开始减少,我们称之为第一个脱钩,工业增长,但是工业用水量到高峰开始下来。第二个是农业灌溉用水有效系数提高到0.55%以上。这是第二个脱钩。什么含义呢?就是要使农业总产出继续增加,但是农业用水量达到高峰开始减少,我们称之为“两个脱钩”,这本书没有写到。现在我们开始考虑第三个脱钩,是什么脱钩呢?如果这两个数据脱钩,我们就可以加速实现用水总量达到高峰,GDP继续增长,而后用水总量开始下降。当然在中央的建议,就是今年关于生态文明建议的目标中是提出达到6700亿立方,我们觉得太高了,因为现在已经达到了6100多亿立方,我们希望能不能够达到6500亿立方,剩下的水就是生态用水。因此实际上现在中国需要增加生态用水,不是要增加农业用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走到今天为止,如何实现主要资源高峰脱钩,特别是用水资源达到高峰,特别重要。现在耕地资源已经基本上降到最低点了,不会再继续下降了,但是它也占用了大量的良田了,补充的都是一般质量比较差的耕地了。

接下来是我们谈到环境污染,就是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物脱钩。在我们前面的建议包括这本书的建议还是提出4个主要污染物,现在我们建议增加6-8项,这就涉及到你提到那个水了,比如说水中的总磷、总氮,包括其他工业污水等等,能不能达到绝对量的下降?马上就遇到一个基本问题,能不能这些指标落地,分解到各省、各地市、各县,如果落实不到,就无法作为指标。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科学问题、技术问题。我觉得我们的科学家、技术人员要专门去研究中国最需要的科学,去解决这些问题它的贡献就跟袁隆平的贡献就差不多了。像这些科学技术问题都是属于世界性的难题了,我们能不能在一个收入水平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实现脱钩,总不能拖到2030年的时候在脱钩,那个是积累起来,你也知道污染是具有积累性的,我能不能这么回答你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要发展高效的农业节水技术,高效的工业节水技术。我曾去宝钢,宝钢并不缺水,但是宝钢的循环利用水达到了98%、99%,也就是说它不再使用外部的新鲜用水,这个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所以我们也鼓励叫做资本替代,用物质资本、技术资本、科学资本来替代生态资本,它才能达到98%,就是所谓重复利用水的过程。我想这些方面,中国都可以在世界上走在前列,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新来者,没有像美国、欧盟,时间很长了,沉没成本特别高,这样我们可以实现一些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环球网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网络化和移动互联网化。您刚刚提到说听了马云的讲话之后也感到有点意外,说下一步的规划会覆盖240个经济体,我想您能不能具体谈一谈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第二个是关于终身教育,您刚刚也说我们要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规划,终身教育立法,国外有一些借鉴措施,对于我们来说,“十三五”有什么具体的目标,您能不能具体谈一谈。

胡鞍钢:首先来看,真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去了阿里巴巴调研以后,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大屏幕都是在线的,基本覆盖了全球240个国家和地区,因为主权国家是193个,正好全世界是240个国家和地区,没有想到是全部覆盖,其中活跃的买家是216个,因此我在他那张图看到的不仅是中国本身的经济一体化,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全有,第二在这张图我也看到了全球产业链,第二全球价值链,第三全球供应链,只有形成这三链,才能覆盖全球。这也说明我们的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走出去了,当然我们现在也遇到了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怎么去进行关税服务、海关服务,因为它是24小时的物流通关,它不会说上到星期五下班的,因为有冷冻食品一系列商品,你的规则要能够适应24小时,还要对240个国家的信息,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一个企业怎么样从中国企业变成跨国企业,进而变成全球企业,为全球消费者服务,特别是这样一个平台,我们称之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生态平台,因此总理提出“互联网+”不是想象出来的,就是靠的这些事实,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等一系列最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所以在这个方面来看,中国可以说在电商或者是服务方面,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了。客观地说,这是说明中国的企业,现代企业只有20年的历史,因为是1993年才写到党中央的决定之中。他们就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们的这本书(指《“十三五”大战略》),中国怎么回事,全世界和中国什么关系讲得比较清楚。当然不如我们实际地去看,像马云他们那调研去看看。

教育发展指标,国家教育部正在研究讨论,我觉得主要是部分缺位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学历教育、正规教育都实现了不同年龄人口全覆盖,如学龄儿童、少儿人口,一直到年轻人,也包括干培训等等一系列,但是恰恰在毕业之后的继续教育,这是缺位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教育部在搞国家开放大学,也是学的国外,就是选课,比如说中专可以学习考大专,大专又可以考本科,本科又可以考研究生,研究生还可以考博士生。我昨天还接了一个E-Mail,有一个学生就是要考博士生,现在给年轻人太多的机会,恰恰在这方面我们是缺位的,在某些方面,到底是属于人力资源部管,还是属于教育部管,所以还是要提供一个我们叫“学习生态”,或者“生态学习平台”,终身学习是我们的梦想。

刚才我已经用人的生命周期来解释了,就是你达到80岁,属于高龄段,由于我们的预期寿命在提高,他也需要学习,这是生活质量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形成专项规划,只是人力资源和教育的发展规划,我们在推动这个事情,国际上也没有什么特别成功的经验,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欧洲人不像我们,人家看书、读小说、读文学作品,这些地方我都去看了,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我们怎么样提供背景和需求非常重要。当时(指1966年)毛泽东指示就是想建一个大学校,他没说是毛泽东思想大学校,但是这个大学校是有利的,就是中国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大学校,就是人人学习、人人读书,人人也就会创业、创新。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怎么学习,其实还在探索过程中,你问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主持人:时间也差不多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上周富士康宣布未来五年在印度投资建厂,我是想问问未来五年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何去何从?因为有人说中国可能会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想问一下胡老师您对中国制造业未来五年的畅想是什么样的?

胡鞍钢:光凭这么一个事件得出一个结论是不够的。我们得感谢毛泽东时代,中国是在极低收入水平下建立一个比较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世界600多个工业的分类项目,我们差不多覆盖了500多个,因此它的配套能力非常强,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现在的显示比较优势系数算下来是比较高的,但是在下降,香港80年代达到高峰开始下降,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下降。中国走出去是势在必行,现在不只是富士康走出去,现在最大的震撼是小米,小米在印度提供的产品不亚于富士康,我想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国际专利(PCT)的问题,你没有申请专利,就会到那些国家碰到交叉使用专利的事。现在中国的制造业,我认为核心的问题缺少国际专利、国际标准、国际品牌,但是它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我也并不悲观,而且我认为现在中国是“互联网+”和制造业有机结合,因为我们考虑“十三五”规划的时候也提出来,怎么样强化生产性的服务业,因为微笑型曲线都是在生产性服务业,所以即便是我们说的加工、装配那部分有所下降,我们也会朝着两端走,从中低端到中高端。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胡院长对大家提问的一一解答,我相信明天胡院长的精彩观点会见诸各大媒体,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胡院长。(完)

   上一页   3   4   5   6   7   8  


评 论

Loading...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