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遏制粮食浪费,讲述中国农耕文化里的好故事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张宁锐 丨 时间:2020-08-17 丨 责编:高霈宁

袁隆平先生被媒体誉为“国宝”,他因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粮食问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受世人敬仰。除此之外,袁老也应当是新时代树立中国农耕文化自信的一面旗帜。

笔者提出这一说法的启迪,来自于两点:一是在中国网和江苏卫视热播的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似是故人来》第四期因对话袁隆平先生,深谈中华农耕文化而被网友和观众热捧。据悉,该节目当期在晚间黄金档期所有卫视节目中收视率位居第二。二是近日一则令习近平总书记“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消息在朋友圈热传——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把袁老先生毕生奋斗事业与总书记“令人痛心”的指示对照起来,我们发现两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工业社会的崛起、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的革命性演变,让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大都市聚焦了太多的资源和关注,谁也离不开的、但与大都市相隔甚远的“三农”却成了“问题”,传统的农耕文化、勤俭精神也被当下最潮的人和事甩出去不知多少条街。

二是,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分工的细化、深化,阻隔了享受美餐的人与辛苦种田人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一些人往往因为缺乏对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应有的走近和了解,仅凭“粒粒皆辛苦”这样时空上都远距离的赏析,难以对浪费粮食产生切肤之痛。

所以,某种意义上或可说,浪费粮食的文化成因,与农耕文化自信的缺失有关。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从长远来看,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文化抓手不可少。

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左)对话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似是故人来》节目主持人、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对中国农耕文化的点题和赞誉,呼应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之路。

从历史看,插秧点豆,耕田除草,是中国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写在大地上的点、线、面的艺术;凿渠建坝、开山破土,是中华民族既敬畏自然又敢于改天换地的智慧和勇气;驯化禽兽、选育种苗,是炎黄子孙为追求种族传承生生不息的追求和创造。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农耕文化里饱含的勤劳、智慧和勇敢,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文化基础。

中华民族是从耕地里走出的民族,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农耕文化自信是保障粮食安全、遏制粮食浪费的重要文化土壤。农耕文化自信的建立是一套系统工程,我们要和袁隆平先生一起,更加坚定中国农耕文化自信,响亮地讲述中国农耕文化里的好故事,我们要深情地歌颂从古至今养活中华民族的中国农民。中国的崛起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中国农民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文化自信,不能少了农耕文化自信。

(作者:张宁锐,中国网资讯中心副主任、中国网议库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