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而立之年”的中韩关系如何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王鑫 丨 时间:2020-09-17 丨 责编:郭素萍

中国网9月16日北京讯(记者 王鑫)1990年9月15日,韩国仁川到中国威海的“金桥”轮启航,开辟了中韩海上的第一条通道,也从此拉开了中韩合作的大幕。为纪念中韩第一条海上航线(威海-仁川)开通30周年,由山东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亚太学会东北亚研究分会协办的主题为《中韩关系:历史、现实和未来》线上学术交流会于2020年9月15日举行。

威海—仁川航线开通不久,中韩于1992年8月正式建交,之后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与人文交流等方面,多层次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的成就。然而,受大国关系调整和朝鲜半岛局势变化以及中韩产业结构趋同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在中韩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阻力和困难。在此次线上会议中,这些问题得到了深入的探讨。

山东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单国防是金桥轮的历史见证人,可以说,他是看着中韩关系从这条航线一步步发展至今的。对于这条航线,单国防不仅对于当初的坎坷开通过程记忆犹新,对于这条航线的成就也是感慨万千,“可以说威海—仁川的金桥轮的开航是小船带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船。由原来一条航线,到后来逐渐开通青岛、烟台、天津、丹东等12个港口、15条航线,并且现在中国与韩国的每周的航班达1000架次,1万多人次的交流。这条航线的开通实际是打开了中韩之间隔绝的大门,使我们在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中韩建交的过程是艰难的,中韩之间的联系也是紧密的。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尤其是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后疫情时代的中韩如何处理好彼此的关系,在未来对双方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关于中韩关系的现状,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梁立昌博士认为,中韩友好合作,尤其是在经济合作、人文交流领域,已经建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下一步就是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在地区安全合作上保持多沟通、多对话,不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通过双方战略对话,让中韩关系行稳致远。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杨延龙博士分析了中韩双方经贸合作中出现的贸易失衡、结构失衡等问题,他认为: “近些年韩国企业大量南迁问题,影响了中韩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这里有经贸结构的原因,也有中美关系恶化的原因。中韩未来在经贸合作方面应立足于贸易结构的优化,解决贸易失衡的问题,加强双方在其它领域如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加大相互投资;聚焦于未来产业发展,进而推进中韩合作的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詹德斌教授系统地分析了中韩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他指出,影响中韩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越是恶化,韩国的外交空间也就越小。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美国发动中美贸易战,美国欲与中国“脱钩”,也导致了韩国与中国“脱钩”的风险越来越大,进而影响中韩关系的未来。詹德斌教授建议,“在政治上,中韩要尽量摆脱第三方因素的限制,加强互信,建立独立的中韩双边关系;在经贸领域,中韩应扩大双方合作的空间,避免恶性竞争,共同推动区域的融合发展等。”

山东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亚研究分会秘书长毕颖达就目前的中韩关系发表了见解。他对韩国国内目前正在形成的战略基调表示忧虑,因为韩国战略研究的诸多学者越来越形成一个共识,即在中美之间进行选边的情况下,韩国应在战略上配合美国行动,但同时对中国做好说服工作,确保中韩关系不发展为敌对关系。他强调,韩国的这种战略基调一旦形成,中韩关系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局势无法乐观。要突破困境,应从战略认识上有一个重大的转变,要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国际环境,理清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更需要政治家保有战略远见、战略决心以和战略定力。

最后,山东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刘宝全对此次线上学术交流会进行了精彩总结,并对未来中韩关系充满信心,呼吁青年学者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并继续为中韩关系发展建言献策。(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