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脱贫“大考”要答好“党建扶贫题”

来源:多彩贵州网 丨 作者:陈悦 丨 时间:2020-10-21 丨 责编:王鑫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处于脱贫攻坚的最前沿,既是党在贫困地区领导脱贫攻坚的旗帜和堡垒,又是党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为党建扶贫指明了方向。

党建扶贫,就是将党建与扶贫、党的政治优势和发展优势、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当下,正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答好“党建扶贫题”,写好脱贫攻坚“答卷”,必须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筑牢组织堡垒,增强“引力”。“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对上要协调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对下要协调村“两委”班子成员及群众的关系,对外还要引进外力、激活内力、带民致富。因此,必须选配一批能谋事、能干事、能成事的党支部书记,让他们来引导群众围绕重点项目、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找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同时,还要用好党员。通过发挥好农民夜校、党员教育站点的阵地作用,帮助年轻党员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集结人才队伍,增加“合力”。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中坚力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具有重要作用。锻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能攻坚的“生力军”,把“外来和尚”和本土人才聚合起来,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在请“外援”时,要按照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硬、落实敢担当、热爱农村工作的标准,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在储备素质高、技能强、用得上、留得住的乡土人才队伍时,要通过分层分类培育、加大政策倾斜、典型示范带动等方法,夯实人才基础,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考核施压鼓劲,增添“动力”。脱贫攻坚是场“硬仗”,是对各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责任担当的一次大检验。考评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有所侧重,才能起到施压鼓劲的作用。比如,在考核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和资金运用情况等方面,可适当增加赋分权重;对帮扶记录、制定帮扶措施等常规性工作,可降低赋分权重;对扶贫手册、信息采集表等“人人可过关”的考评内容选择性纳入考评体系。同时,在制定考评指标时,看数据,但又不唯数据,要体现“共性”,还要突出“个性”。对上级硬性指标“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地区差异指标进行“一对一”考评。如此,才能科学全面地助推脱贫攻坚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