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别让他们掉入“隐秘的角落”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牛慧颖 丨 时间:2020-10-23 丨 责编:唐华

牛慧颖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江苏大学本科生坠楼身亡,一周之内出现两起学生自杀事件,使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不知道,那封看似有些调侃、戏谑的遗书背后,是怎样的绝望和无奈;我们也不知道,从高楼一跃而下的孩子,脑子里会想些什么;但我们知道,这些年轻的生命一定承受了巨大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哪里?我们能做的又有哪些?

说起“象牙塔”中的时光,我们总是会用“快乐”“无忧无虑”这样的形容词。殊不知,很多孩子的笑容下面却掩藏着不为人知的伤痛。学业压力、科研压力、就业压力,一个个扑面而来。他们有着难以舍弃的骄子之心,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和平庸。这种现实和理想无法调和的拧巴状态日积月累,最终会在某一天爆发,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学生自杀的报道屡见报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一半以上的自杀者不足45岁,在15至2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继车祸后造成其死亡的第二大“夺命杀手”。

今年暴露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给数百万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沉重打击。郁闷、焦虑、不安、急躁等心理压力,对传染病的恐慌和死亡的焦虑,以及家庭矛盾、人际交往冲突、疫情下的学习困境、“最难毕业季”带来的压力、对未来的恐惧等等,更是让不少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重负。就像骆驼身上的稻草,不知哪一天就会压上那最后一根。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些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化解情绪,给自己科学减压,与自己和解,实现“自救”。可有些人却钻进牛角尖再也走不出来了,这时候“他救”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现“他救”的道路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家长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状况?现在很多家长把过多关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唯成绩论、唯名校论”,无形之中把压力强加给孩子,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情况;作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关心他们内心的想法。

学校和社会有没有为学生心理健康做出努力?大部分校园内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甚至有学生不知它的存在,也没有培养起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目前,我国专业心理咨询师严重不足,且咨询价格和水平参差不齐。按中等发达国家标准,中国需要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约50~80万人,现在却仅有约7~8万人。学校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的心理问题帮助渠道,让他们明白生病了需要去医院,心灵得病了亦然。

对于这种心灵的小感冒,问题还存在,但我们也看到了希望。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近日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针对青少年这一重点人群,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是中国首次从制度层面关注高校抑郁群体,也让我们看到了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的“大方向”。

光明的未来由现在的点滴努力描绘而成。愿有一束光,可以照进那个“隐秘的角落”,温暖那些伤痕累累的心灵。(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