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未来最大机遇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盘和林 丨 时间:2020-11-01 丨 责编:时畅

盘和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京举行。全会发布了6000余字的公报。此次公报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定下了一个基调,即“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有两个基调,其一是改变,其二是机会。


改变了才会有发展的机会。正如此次公报指出,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而抓住机会则是做出改变的目的,虽然我们刚刚从疫情的阴霾中走出来,又叠加国际贸易形势不确定性增多的不利情况,但疾风知劲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才更应该寻找发展的机遇,找到突破口。


有危机、有困难的地方就有机遇。笔者认为,最大的机遇正是国内国外双循环战略。


海外市场的变化,让我们有机会,也有精力更多地耕耘国内市场。疫情还在海外国家不断扩散,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再加上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外贸企业受损严重,纷纷被迫将视角转入国内市场。而这,正是国内循环体系难得的发展机会。


首先,是国内产业走向成熟。公报指出,在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就包括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内大循环要进一步调动各产业的积极性,推动农业、制造业现代化进程,借助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为传统产业赋能,转换产业传统生产模式,提升劳动生产力,实现产业向着智能化、科技化方向迈进。


其次,国内循环体系能够调动现有供需链的活力。从需求端来看,我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庞大市场之一,拥有着强大的购买力,再加上适逢人们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契机,国内需求潜力巨大。而从供给端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工业全产业链的国家,尤其是在许多外贸企业转型内需之后,国内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供需两侧的能量再加上如今蓬勃发展的供应链电商和互联网平台,“一软一硬”将共同推动我们国内全产业链实力的增强。


同时,国内循环体系还包含了区域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将分割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区域间的比较优势,有效地形成了成片的区域产业规模集群,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在国际循环方面,公报指出,2035年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明显增强。的确,与一些长期伙伴合作关系的不确定性,则提醒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朋友圈”。“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的自贸区建设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合作伙伴,还让我国的外贸如星火燎原般快速发展。以点带面,海外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输出逐步代替劳动力输出和原材料输出,更高质量的国际贸易实力和更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地位正在形成。


当然,国内外双循环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十九届五中全会继续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是国内循环升级的动力,帮助紧密耦合供应链各环节,激发传统产业积极性,跨越客观地理因素限制开展区域合作。而科技创新也是进一步拓宽外循环的保障,只有始终走在国际创新前沿,才能增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实现更广泛的技术交流输出。


此次五中全会公报是对“十三五”的总结,更是对“十四五”的目标展望,在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从目前的形势中寻找到突破的机会,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我们需要抓住的重要机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行稳致远。(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