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王鑫
今年上半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抵御住了疫情的袭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困扰的国家。下半年,我国经济复苏的势头更加强劲,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已经实现全部脱贫摘帽,而且好事不断。在11月27日,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平凡的付出,筑就此刻的荣光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并网成功,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这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这样的荣光背后,其实站着的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平凡人”。
这些“平凡人”有些可以称之为“基建狂魔”小分队,在工地的尘埃中穿梭忙碌,用勤劳与汗水为工程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有钻研核反应堆与核电等相关技术的专家。但是在浩大的项目工程里,这群“平凡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正是有他们这样平凡的付出,才有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成功并网“闪亮登场”的荣光。
点滴的积累,才有今日的辉煌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在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的三代压水堆核电自主创新成果。其采用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充分集合我国近30年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技术和人才优势,在保证高效运转的前提下,有力保障了其安全性。
“华龙一号”安全性得益于我国核电发展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与创新,例如“华龙一号”使用了177堆芯、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能动+非能动”设计以及安全的选址等,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眺望”所得,这进一步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以及后续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长久的积累与创新,是为达到高效运行的同时,还能做到极致的安全保障,体现的不仅是大国的工匠精神,更是生命至上的责任与担当。
共同的努力,推动中国梦再次启航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成功并网,是党员干部群众自上而下共同努力的结晶。据了解,“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仅仅是福清核电基地的一部分,福清核电基地计划2021年全部建成,届时年发电量将达到500亿千瓦时,产值约200亿元人民币。该基地可拉动地方经济3000亿元的投资和增加3万人的就业。
而且中核集团还将通过实施“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与核心技术,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核电装备“走出去”开展第三方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成功并网,是中国核电事业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这也预示着,未来中国核电将进一步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