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BCI成为美国长臂管辖的工具警示了什么?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董少鹏 丨 时间:2021-03-29 丨 责编:唐华

董少鹏 《证券日报》副总编、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

近日,国际服饰品牌H&M抵制新疆棉花的闹剧,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同时牵出了由美国支持的非政府组织——瑞士良好棉花协会(BCI)。在这一事件中,BCI事实上充当了美国长臂管辖的“杠杆”、贸易霸凌主义的帮凶。BCI公然使用谎言肆意染指政治,不能公正执业的事实昭然若揭。

BCI追随美国干预中国内政,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早在去年9月,美国政府宣称“考虑”对新疆棉花、番茄实施禁令,并通知海关部门扣留相关进口产品和部分加税;去年12月,美国国土安全部所属的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禁止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口棉花及制品;今年1月13日,美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又宣布,将扣留来自新疆的棉花和番茄产品。为配合美国政府的单边霸凌行为,BCI闻风而动,在去年10月21日暂停对中国新疆棉花发放其许可证,借口就是美国炮制的“新疆强迫劳动”谎言。由于BCI招募了很多上下游企业作为会员,它这样喧嚣,相当于为美国的长臂管辖当了“杠杆”和帮凶。

那么,BCI这个非政府组织到底有没有用处呢?我们该怎么对待它呢?

首先,BCI的一系列活动反映了全球产业标准的话语权之争。

BCI于2009年成立,注册在瑞士。它确立了“好棉花”的44条认证标准,特点是关注棉花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和劳工保护。且不论这套标准是否恰当,也不论一个并不生产棉花的国家是否有资格建立这样一个认证机构,单就其搞出一套标准,在全球到处招募会员,试图影响整个行业来说,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变迁和品质意识的提升,产品标准也必然升级,标准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建立标准、推广标准、经营标准,本质是在争夺行业发展的话语权。中国作为一个棉花生产大国,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据了全球产量的20%,却要由瑞士机构贴牌认证,反映了我们在标准建设方面的不足。应当借此机会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对跨国非政府组织“越线活动”要给予必要监管。

此次BCI以谣言为依据,协助甚至代替美国实施长臂管辖,干预中国内政,给我们提了醒,即跨国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业务必须遵守中国相关法律,如有违反应当依法处理。

当然,BCI本身与美国狼狈为奸,是有金钱基础的。美国国家开发署作为FBI的马甲,对BCI提供了资金支持。美国的这个机构在其他国家资助反对派、贿赂官员、煽动颜色革命是家常便饭。其支持BCI,当然不止支持环保和劳工保护这么简单。而从BCI的角度看,策应美国政府的对外行动是天经地义的。

今年1月,我国商务部颁布了《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补上了应对外国长臂管辖的法律规则短板。跨国非政府组织不属于外国政府,但滥用其制定的规则,对我国市场主体进行恶意打压,甚至造谣生事,理所当然要对其依法予以处理。根据现实需要,可以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法律规则。

第三,国内企业要做到“平视”跨国协会组织。

据悉,美国虽然扶持了BCI,且是全球三大产棉国之一,但美国目前仅有6%的棉花产能获得BCI认证。但中国新疆却有15%的棉花产能获得BCI认证。来自中国的成员家数占到该组织会员总数的23.6%。这说明,美国企业更淡定,而中国一些企业尚不能“平视”跨国协会组织,存在盲目参与认证的情况。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平视”BCI,会员占比这么大,至少应该获得几个评委席位或理事席位。

从纯商业角度看,会员们花钱买个认证,无非是为了给原材料“贴一层金”,促进商品销售。由于BCI吸收了部分跨国品牌公司,一些中国企业认为加入后可以“加分”。同时,中国企业加入还有“买门票”的意思,即便于被产业链上的跨国企业认可。

另一方面,据专业人士分析,BCI的44条棉花生产标准要求并不高。新疆棉花企业早就加入了《斯德哥尔摩公约》,生产标准比BCI高很多。BCI以较低的门槛,但却时髦的表述,来认证棉花质量,更大的诉求可能是通过贴牌控制棉花资源。中国企业不能“平视”这类组织,轻易被BCI绑上战车,还要交一笔笔费用,到底值不值?

从纯粹市场的角度看,BCI提供一种认证,如果不掺杂政治干预、不充当美国长臂管辖“杠杆”的话,可以作为产业标准的一个补充。只要收费合理,并非不可以生存。但现在看,这家机构出身就不干净,标准做得虚头巴脑,还收很高的费用,又试图干预政治,存在的必要性就很低了。(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