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中国外长访问中东的两大特征与四大亮点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秦天 丨 时间:2021-04-02 丨 责编:唐华

秦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

3月24日—30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沙特、土耳其、伊朗、阿联酋、阿曼、巴林六国。这是在百年变局与百年疫情叠加共振之际的一次重要访问,也是在美西方不断对我污蔑打压背景下的一大外交手笔。访问的地点选择、议程设置、时机安排皆考虑周详妥帖。

一是平衡兼顾。此访所涉六国各有其特点,都相当重要。土耳其、沙特、伊朗是中东三大强国,也是中东地缘政治中各自阵营的领头羊;阿联酋是中东与全球经贸、人员往来的枢纽,并以其独特的现代化模式而名闻世界;阿曼与域内外各方关系皆不错,时常扮演地区冲突的调停人角色;巴林小国寡民,却扼守波斯湾要道,是美国第五舰队的总部所在。因此,王毅此访囊括了中东的主要大国,也照顾到中小国家。

二是继往开来。此访不是孤立的外交行动,而是中国中东外交组合拳的重要一招。2020年疫情肆虐,中国与中东高层政治互动频密,抗疫合作成果凸显。习近平主席与沙特国王萨勒曼通话就达3次,王毅外长与伊朗外长扎里夫5度通话或会晤。当前,中国正与阿拉伯国家密切协调,拟于沙特举办首届中阿首脑峰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大庆、“十四五”开局之年,又巧逢中国与伊朗、土耳其、科威特、黎巴嫩、突尼斯等中东国家建交50周年,可谓多喜临门。可以说,最近一两年中国中东外交的大事多、喜事多,王毅此访是我国对中东外交系列举措中承前启后、预热烘托的重要步骤,是为了把大事办好、把峰会办成盛会的筹备之旅。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结束此行后的访谈中精辟总结了访问成果。笔者认为,还可从四个视角深入解读此访的亮点与收获。其一是凝聚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反对意识形态霸权、维护国际道义的共识。近年来,美国领衔一批西方国家肆意打压、遏制、制裁中国,所覆盖的范围从经贸到科技到人员交流,所利用的议题从涉港、涉疆、涉台到涉藏,屡屡挑战我红线。拜登执政以来,祭出民主、人权的旗号,在对华指指戳戳的同时,大肆干涉中东国家内政。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政治认识与意识形态交集增多,双方一致反对将本国意识形态强加于人或以人权为名干涉他国内政,共同维护独立自主和国际正义。这是对美西方近期不当和错误言行的有力回应。王毅部长把这一点认定为此访的最重要成果。

其二是收获了中东国家对我国核心利益的支持。在美西方对我的打压指责中,涉港、涉疆问题乃重中之重,并且成为从特朗普到拜登不变的抓手与借口。美国还或明或暗利用与新疆问题相关的民族(突厥)、宗教(伊斯兰)等因素,试图挑拨伊斯兰世界尤其是中东国家与我国的关系。美前任国务卿蓬佩奥就曾多次敦促包括中东国家在内的伊斯兰世界就新疆问题对我发声施压。应该说,怎么看待和评价新疆问题,中国的政策对不对,中东国家的观点远比美西方更客观、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此访中,美国老盟友沙特明确表态“支持中方在涉疆、涉港等问题上的正当立场,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反对个别势力挑拨中国同伊斯兰世界关系”。其余国家均表示支持中国的反恐行动,愿意与中方加强去极端化合作。土耳其在新疆问题上有其特殊关切,但土外长表示土“不会参与任何反华行动,不允许在土境内出现针对中国的暴恐行为”。近年来,中土就新疆事务有着常态化的沟通,在交流中消弭偏见、扩大共识。2020年底,全国人大批准了中土双边引渡协议。这种相互了解、理解、谅解,尊重对方核心利益的做法,与美西方罔顾事实、信口雌黄、造谣抹黑的卑劣手段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三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更加积极、更见实效。比较而言,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影响力较大,而军事、安全影响力很小。在中东这个安全问题多发之地,不参与安全事务、不助力解决安全问题,既不利于地区和平发展,也不利于中国与中东关系的长远发展。

此访中,王毅部长开宗明义提出五点倡议,包括倡导相互尊重、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核不扩散、共建集体安全、加快发展合作等内容,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王毅部长2020年10月首次提出建立“海湾地区多边对话平台”倡议,这一设想在此访中得到进一步落实。王毅部长提出愿意在华举办“海湾地区安全多边论坛”,形式上可从2轨或1.5轨开启,内容上可从保障石油设施和航道安全入手,先易后难、积累互信。中方还承诺年内举办“中东安全论坛”。需要指出的是,中方有关海湾多边对话的倡议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有关实现核不扩散、推动伊核谈判复谈的倡议相辅相成的。换言之,中国对中东安全的看法是综合、辩证的,倡议是平衡、务实的,是运用习近平主席“总体国家安全观”思维看待国际安全问题的具体尝试和生动实践。

其四是在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创新合作,推动中国与中东合作提质升级。长期以来,中国与中东的经贸合作“油涨船高”,中东石油占据我石油进口半壁江山,这一局面在可见的未来不会改变。但新的挑战已在眼前。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日益重视,各国均面临节能减排的较大压力。中国与中东产油国都面临从依赖传统能源向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转型重任。双方在碳捕集、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有着广阔合作空间。近一段时期以来,在中东的地缘斗争、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中,无人机、网络安全、大数据、宇航等高精尖科技扮演着越发显著的作用。中国在上述领域的发展理念与中东国家契合,技术上有自身的优势,有关合作业已展开、前景光明。

此访中,王毅部长提出双方要打造后疫情时期的新增长极,包括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纵深合作,5G、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扩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中国与阿联酋达成国际健康码互认机制;3月29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举办中阿数据安全视频会议,签署《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上述新方向、新领域的设想、规划将给中国与中东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诚如王毅部长所言,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中东历史上是“大国的坟墓”,今日仍是全球动荡之极,是国际地缘博弈最敏感、最尖锐的地区之一。中国对中东的整体认知和研究水平还不深。要助推中国中东合作落地落实、走深走稳,进而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地区繁荣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亟待中国政、商、学界乃至广大民间人士加倍努力!(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