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澜湄合作机制:五年结硕果,续写新辉煌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刘金卫 丨 时间:2021-04-19 丨 责编:乐水

刘金卫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今年4月13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澜湄合作启动五周年招待会并发表讲话。澜湄合作共同主席国缅甸驻华大使苗丹佩代表湄公河国家使节致辞。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议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简称“澜湄合作”)机制,获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五国积极响应。2016年3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全面启动澜湄合作进程。五年来,澜湄合作硕果累累,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取得重要进展。

机制渐趋成熟。六国共同建立领导人会议、外长会、高官会、联合工作组会等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架构。截至2021年3月,已举行3次领导人会议、5次外长会、7次高官会和10次外交联合工作组会。六国均在各自外交部成立澜湄合作国家秘书处或协调机构,并建立各优先领域的联合工作组。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澜湄环境合作中心、澜湄农业合作中心和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等纷纷成立并投入运营。为表示中方推进澜湄合作的决心和诚意以及照顾湄公河五国合理关切,中国于2020年11月率先开通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网站,向五国共享澜沧江水文信息。中国还积极推动澜湄合作机制与三河流域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等机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达成一系列纲领性文件。2015年11月,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通过《澜湄合作概念文件》和《首次外长会联合新闻公报》,确立了澜湄合作的目标、原则、重点领域、机制框架等,为澜湄合作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3月,六国领导人会议发表《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等文件,一致同意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确定了“3+5合作框架”,即坚持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协调发展,优先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领域开展合作,并设立“澜湄合作专项基金”。12月,第二次外长会通过了《第二次外长会联合新闻公报》等文件,六方同意在各国外交部内建立澜湄合作协调机构或国家秘书处,通过了“澜湄合作优先领域联合工作组筹建原则”。2018年1月,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发表了《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金边宣言》,为澜湄合作机制指明未来十年发展进程。2020年8月24日,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发表了《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万象宣言》等文件,宣布加强政治和安全合作伙伴关系、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社会人文交流伙伴关系、澜湄合作机制伙伴关系。

共享发展成果。过往五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47.5%,湄公河五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也超过三成,双方发展相辅相成。2020年,中国和湄公河五国贸易额为3221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66.3%,中国已成为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老挝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越南也成长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方贷款支持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柬埔寨暹粒新国际机场、缅甸皎漂深水港等40多个重大基建项目,有力推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区域互联互通。中国企业在湄公河五国投资屡创新高,积极参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泰国罗勇工业园区等建设,带动纺织、电子、农业等合作更加深入,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实现了互利共赢。

人文交流走深走实。2019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人员往来达5000多万人次,每周定期航班近3000班次。5年来,累计有3万余名湄公河五国学生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华学习,澜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在云南培训来华务工人员4万余名。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在教育、卫生、妇女、减贫等领域支持了500多个项目,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普通民众。“湄公河光明行”为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民众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帮助约800名患者重见光明。面对新冠疫情,六国守望相助,树立了国际抗疫合作的典范。六国采取有力举措遏阻疫情蔓延,澜湄区域累计确诊病例和发病率显著低于全球其他地区。中国坚持睦邻友好政策,向湄公河国家已经交付和即将协议交付的疫苗超过1700万剂。

展望未来,中国愿与湄公河五国加强团结,深化务实合作,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推动澜湄合作取得更大辉煌!(责任编辑: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