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中国将付出艰苦努力克服特殊困难实现“双碳”目标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许勤华 丨 时间:2021-04-27 丨 责编:乐水

许勤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强调,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基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发达国家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贡献,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习主席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仅为30几年,远低于美国43年、英国和法国57年、德国60年。时间很紧任务艰巨。尽管德国观察、新气候研究所以及国际气候行动网络发布的气候变化绩效指数(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能源使用和气候政策等四方面数据综合评分显示,中国气候变化绩效指数已经与欧盟处在同一档(中),高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但依然主要面临减排资金缺口、能源结构改善、绿色产业发展和引领“一带一路”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挑战。

据估计,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资金需求为3.1-3.6万亿元。目前每年资金供给规模仅为5256亿元,缺口超过2.5万亿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储能、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的新增投资将超过139万亿元,资金需求量巨大。2020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约5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8%。虽然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持续上升,但煤炭占比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高于发达国家。

中国是“世界工厂”,在给世界提供着物美价廉的消费品的同时,工业碳排放占比超过60%。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重点行业排放量尤其突出。如何提高工业特别是重点行业的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同时实现国民经济效益和减少碳排放效益也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工业结构偏重、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高端绿色产品供给不充分、区域工业绿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4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年均下降9%左右,比2005-2019年年均下降4.6%的降幅要高出约1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被列入2035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规划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详细工作方案。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重点任务有,要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成本竞争优势,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先发展、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全面梳理可再生能源开发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深入评估本地区各类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及分布;明确各个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以及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优先开发当地分散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电力、热力、燃气等在用户侧直接就近利用,结合储能、氢能等新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在电源侧研究水电扩机改造、抽水蓄能等储能设施建设、火电灵活性改造等措施,提升系统调峰能力。

至今已有17个省区市颁布了当地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和碳达峰规划,开展地方创新。如浙江省2021年计划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腾出用能空间180万吨标煤。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计划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4%,煤电装机占比下降到42%。北京市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实施二氧化碳控制专项行动,推进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减污降碳。

中国还积极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已经有152个合作伙伴,促进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共识、合作和一致行动,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环境与发展有关指标。亚投行承诺到2025年将一半投资用于绿色领域。已经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各国能源转型之中。已经通过和正在推动的34项能源相关贷款大多用于投资可再生能源和改进传统能源技术提升环境效益、减少碳排放,并已惠及18个亚洲国家。(责任编辑: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