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为《大浪淘沙》开启的沉浸式党史教育点个赞!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江鸿 丨 时间:2021-05-21 丨 责编:乐水

江鸿 内蒙古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穿越感、高仿真、沉浸式……如果这些时髦的“科技手段”出现在党史学习中会怎么样?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互联网时代,一部贴着党史教育标签的非传统风格电视剧《大浪淘沙》给出了答案。

“燃爆了”“划重点”“老戏骨吊打流量,剧情也吊打偶像剧”“用讲述故事的方式还原历史,感人至深,热血沸腾”……霸屏的评论让这部充满了沉浸式色彩的电视剧成了近期互联网热评剧。

打开电视,沉浸其中,我们才更好地体会“总有一天,我们会开创出一片亮堂堂的新世界”的来之不易,这个新世界是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凝铸而成的新世界,是为人民谋福利、为大众谋幸福的新世界。

翻阅历史,沉浸其中,才能更真切地体会“我们的党,尝尽艰难险阻,才摸索出了这一条符合中国实情的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内中真谛,这一真谛体现在了煤油灯下陈望道沉浸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快乐中,粽子蘸墨汁而不自知的镜头里,展现在了以葱花饼送别陈独秀的李大钊那铿锵有力的“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的回声中。

可以说,在IP林立的时代,《大浪淘沙》立起了一个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党史教育的新IP。双时空对话的方式,沉浸式的叙事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党史教育新方法。

浸入精神共鸣才会有让党史教育入心

教育中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式教育,也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不过脑式教育,当然还有浸入人心脾难以忘怀的“共鸣”式教育,而《大浪淘沙》无疑是后者。该剧用巧妙编织的一条条情感联系线,在内容与观众之间有效建立起了一组组情感共鸣,在观众“心有戚戚焉”的感触中进行了一场效果突出的共鸣式党史教育。

同样追求自我,一样释放青春,对先进事物充满渴望,百年前的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时这样,百年前的陈独秀“创业”时也是这样……在《大浪淘沙》中,历史画卷中的一个个革命先驱和当代的青年一代出现了最大的交集,跨越百年的两代青年人形成了合体,情感共鸣由此形成。借助这一共鸣,贯穿其中的党史知识和建党内涵也潜移默化地浸润进了每一位观众心里。

浸入生活质感才会让党史教育入脑

没了人间烟火气的教育是缺乏“灵感”的教育,少了生活气息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教育。在这方面,《大浪淘沙》用一场百年前的共产党人“达人秀”灵动起了革命先辈的人气。

在这里,推出了共享图书的毛泽东,自己招股自己办刊的陈独秀,千方百计募集经费的李汉俊……一批百年前的青年共产党人,用切身行动为今天的青年展映了一场“媒体达人”“文学达人”“经营达人”融于一台的时代“达人秀”。

在这里,陈独秀所言,“做事,总是会遇到挫折,但是只要我们认定了一条方向走下去,就一定能蹚出一条路”。在历史人物的“凡人化”展现中获得了入脑式解读,拉近了其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就像党史教育中的一片浪花, 一部《大浪淘沙》出色地演绎了淘尽黄沙始见金的内涵;又似党史学习中的一缕清风,一部《大浪淘沙》用另类穿越剧之形给我们每个人送来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建党、立党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陈启航式的连线与革命先辈来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共振。共振中,我们会怵然发现,原来历史和人民会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答案原来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责任编辑: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