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百年正道】探寻中国经济腾飞的“密码”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周跃辉 丨 时间:2021-06-26 丨 责编:李金秋

周跃辉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的严重冲击,2020中国全年GDP同比增长2.3%,增速位列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是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这一系列亮丽的数据令全世界瞩目,集中彰显了中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突出地位。

回首一百年前,那时的中国积弱积贫,民不聊生,饱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残余封建主义的压迫。在当时,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努力奋斗,国家经济在艰难的环境中缓慢发展。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也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的变化。

当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这正是中国经济实现腾飞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如何理解这一奇迹,具体来看,可概况为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优势

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年代,党的领导始终是中国经济实现腾飞的第一“密码”。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作出了清晰界定,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一系列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在经济建设领域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等具体目标。

面对如此艰巨繁重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中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的经济腾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也是制度优势。从建国之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到“三线”建设的强力推动,从川藏、青藏公路等大工程的修建到新时代经济战线的全面胜利,无一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造成严重冲击,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危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决断,举全国之力,集中优势资源,迅速形成了强大合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率先实现GDP正增长,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再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集中体现。按照相关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到经济增长、人均GDP、贫困人口脱贫、科技进步贡献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环境质量指数等一系列复杂的指标体系和目标要求,都与人民的美好生活相直接关联。没有好的制度保障,这些目标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上所讲的:“我们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制度优势是不可能得到体现的。“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无处不在,以人民为中心也就无从谈起。可以说,中国腾飞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从1516年英国思想家托马斯·莫尔撰写的《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制度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历程。其中历经俄国十月革命、东欧剧变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演绎了一幕幕兴衰成败的历史话剧。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才在世界民族之林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创造了一系列“人间奇迹”。(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