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理有利有效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沈夏珠 丨 时间:2021-06-28 丨 责编:郭素萍

沈夏珠 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研究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发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各政党的基本情况,认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伟大政治创造,在这一制度之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亲密合作关系,体现了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白皮书强调,中国共产党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政党协商,在国家政权中团结合作,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民主监督,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议政建言、发挥作用,更好发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实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作用。白皮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形成过程、特色优势、政治功能、政治形式,有助于全党全国增进政治认同、坚定制度自信,有助于国际友人准确了解中国政治制度,为世界上其他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中国经验。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充足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的结果。它植根于倡导天下为公、以民为本,崇尚和合理念、求同存异,注重兼容并蓄、和谐共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辛亥革命后中国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的议会政治和多党制;形成于协商筹建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规定,在根本上肯定了历史的选择、保障了人民的创造。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适应于、服务于这一主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过程与新中国的成立过程是同一的。它既在协商建国的过程中形成,也对协商建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并且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以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充分表明它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献计出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地支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2018年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时,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协委员的有1299人,占委员总数的60.2%;担任政协常委的有195人,占常委总数的65%;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有13人,占副主席总数的54.2%。全国各级政协组织中,共有41万余名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协委员。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中的党外代表人士占有适当比例。2013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提交提案近3000件;提交大会发言525篇,其中口头发言81次;报送社情民意信息3万余篇。政治协商会议为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服务新时代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类社会发展史充分表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包括政党制度在内的任何政治制度都必须尊重历史传统、立足现实国情。割裂历史传统、脱离现实国情的政治制度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定会干枯叶败、水死流断。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立足中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创造的新型政党制度必定根深叶茂、源远流长。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实现民主政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实践充分证明,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把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