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传习录】中俄关系:共赴新航程,同谱新诗篇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韩奕琛 丨 时间:2021-07-02 丨 责编:郭素萍

韩奕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 

6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此次会晤正值《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下称《条约》)签订2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会后,两国元首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宣布《条约》延期,为中俄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风雨同舟,历久弥坚。2001年7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签订了《条约》,开创性地建立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模式,将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双边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年来,在两国元首的引领下,中俄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发展,“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两国彻底解决了边界的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长期困扰双边关系的隐患;在政治、经贸、人文、军事安全等各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在国际舞台携手应对风云变幻,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注入正能量。习近平主席指出,《条约》确立的世代友好理念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乘风破浪,共创未来。中俄友好的基础在于两国日益广泛的共同利益和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在政治领域,中俄始终互相尊重,坚定支持对方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涉及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在《条约》框架下,两国建立起元首互访、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以及五个副总理级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和地方政府间对话机制。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在双、多边场合会晤30余次,每逢对方重大主场外交活动都要亲临支持。两国元首曾分赴对方国家出席纪念二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习近平主席亲赴索契出席冬奥会开幕式,第一时间送去近邻的祝福。普京总统两次来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中国倡议建言献策。尽管疫情汹涌,但两国元首以通话和视频会议形式保持着高频沟通,远程为双边关系保驾护航。

在经贸领域,中国连续11年稳居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0年,两国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将贸易额维持在一千亿美元的规模。2021年1-5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3.6%,预计全年将再创新高。双方在能源、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持续发力。继东线天然气管道供气之后,中俄元首今年5月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6月再度迎来中方参建的阿穆尔天然气处理厂一期工程投产。能源合作的累累硕果不仅惠及两国,还将为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及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2021年为中俄科技创新年的收官之年,两国将继续落实开展主题年以来最长的合作清单。

两国金融合作亦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已成为俄重要外汇资产,约占俄央行外汇储备的13%。同时,中国作为俄境外最大的外汇储藏地,存有俄外汇份额已达13.8%。除外汇储备外,俄财政部也着手调整其持有的俄主权财富基金——国家福利基金的货币结构。6月,俄财长西卢阿诺夫表示,财政部将在一个月内将国家福利基金的美元资产清零,并将人民币份额增加至30%。在可预见的未来,俄持有的人民币资产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贸易额之外的又一重量级压舱石。

携手并进,大国担当。中俄两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为新型大国关系树立了典范。面对世纪疫情,两国同心抗疫,提出团结战疫和重振经济的“中俄方案”,及时开展疫情防控协作和救治经验分享,积极向他国提供援助。中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首批疫苗已于近日下线,并将逐步兑现供应承诺。俄疫苗已在60余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未来将与多国开展产能合作。

面对百年变局,中俄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定维护世界公平正义,践行多边主义,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框架内密切配合,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俄方案”,为推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贡献“中俄智慧”。

山水相连,民心相通。4300公里的共同边界将中俄两个国家和两国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世界激烈动荡、多重危机共振的背景下,时代赋予中俄关系新的历史定位。以《条约》延期为新起点,两国元首将引领双边关系乘势而上,不断踏上新征程。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在《条约》精神的指引下,无论前进道路上还需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中俄两国都将继续凝心聚力、笃定前行。(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