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9·11”事件二十年,国际反恐应有新思路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张志新 丨 时间:2021-09-11 丨 责编:郭素萍

张志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9月11日,是美国纽约“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20周年纪念日,也是美军撤出阿富汗、结束阿富汗战争后的首个纪念日。然而,8月26日发生在喀布尔机场的自杀性恐袭事件再次提醒国际社会,阿富汗战争的结束或许标志着美式反恐战略的失败,但并不意味着全球反恐行动的结束,国际社会仍需携手应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尽管拜登在8月31日的讲话中拒绝承认撤军标志着美国行动的失败,但他仍表示“必须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而且美国使用军事力量“重塑其他国家”的时代已经结束。他声称,美国必须汲取的教训包括,要制定“有明确可实现目标”的使命,以及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国国家安全的根本利益上。

20年前,美国入侵阿富汗是以塔利班政府拒绝交出“基地”组织头目为由,但在推翻塔利班政府之后本应结束战争的小布什政府却为自己定下重建阿富汗国家的“使命”,从此使美国四任总统深陷“帝国坟场”的泥淖之中。然而,20年后历史给美国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阿富汗战争以推翻塔利班政权开始,又以塔利班的重新执政而结束,而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目标事实上已经迷失。

美国反恐战争走上歧路是在入侵伊拉克之后,无论是攻陷巴格达,还是绞死萨达姆都显示出美国霸权的傲慢,期望在中东凭借武力推行美式民主制度,扩展所谓“自由世界”。然而历史证明,单纯凭借军事手段反恐,只能是“越反越恐”。根据美国“防务一号”网站数据,2001年以来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后至少参与了24个国家内部的战事;仅2018年到2020年,美国就在全球85国参与和实施反恐行动,占全球国家总量的44%。该网站统计,美国的反恐战争共造成近80万人死亡,其中包括33.5万平民,给美国纳税人造成超过6.4万亿美元的损失。

尽管遭受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但美国的反恐战略并没有实现其既定目标,不仅没有消灭恐怖主义威胁,甚至也没有能限制或减少这类威胁。2001年以来,尽管美国本土没有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恐袭事件,但无论是每年国际社会的恐袭数量,还是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恐怖组织名单,都在不同程度地增长。更有分析认为,美国在关塔那摩的虐囚事件、中情局遍布全球的“黑狱”,乃至情报机构所谓“强化审讯”措施的滥用曝光之后,实际上导致反美的极端主义分子人数的增加。

正如中国常驻联合国临时代办戴兵大使近期所言,当前国际反恐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恐怖主义与暴力极端主义相互交织。联合国称,今年上半年以来,“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重整旗鼓,向非洲地区进一步渗透,并为各地恐怖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各类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上述事态的发展都显示国际反恐仍然任重而道远。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尤其应当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借鉴美国反恐战争所走过的弯路,国际反恐尤其应当有新的思路。首先,反恐不能以意识形态划线,不能搞“双重标准”,尤其不能根据个别国家的政治私利来划定谁是或者谁不是恐怖分子。其次,反恐尤其应当注重治本而非治标,关键是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使民众远离恐怖主义极端思想的蛊惑,构建包容性、多元化的社会。再次,反恐行动不应“夹杂私货”“打小算盘”,借反恐之名“谋霸护霸”,更不能妄图通过“祸水东引”来坐收渔利。

最后,反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同时期应当突出重点。近期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权让外界怀疑其会否重新成为国际恐怖组织的庇护者,能否让承受20年战乱的阿富汗人民获得和平与安宁。国际社会应当携手帮助阿富汗实现重建,督促其履行国际承诺、与恐怖主义势力划清界限,并通过情报共享等手段帮助其打击国内的恐怖组织与团体。唯有如此,阿富汗本国、整个欧亚大陆,乃至全球才能不受恐怖主义的威胁,真正享有和平、安全与繁荣。(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