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中国的全面小康:继往开来,迈向复兴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马朝林 丨 时间:2021-10-02 丨 责编:王鑫

马朝林 海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详细介绍中国的全面小康的历史进程、丰富内涵及重大历史意义。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孔子在《礼记》中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康有为《大同书》中有“升平者,小康也”。自古以来,“小康”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梦想。然而,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小康”却始终遥不可及。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几代人一以贯之,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梦想成为现实。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累积实现小康坚实基础的同时,开创性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伟大纲领擘画小康之路,开辟了建设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这一概念作为20世纪末的战略目标。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提出“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在下世纪再用30到50年的时间,再翻两番,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党的十三大把这一构想作为现代化建设重要指导思想。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战略目标提前实现,完成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战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为小康社会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进入21世纪,小康社会建设经历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向“全面建成”推进的历程。十六大报告深刻阐述了21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又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充分体现了带领13亿多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判断。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为党带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任务,及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这千年梦想实现之际,我们充分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人民必将继往开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责任编辑:王鑫)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