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以考古之光照亮中华文明之源

来源:南方网 丨 作者:陈长 丨 时间:2021-10-18 丨 责编:郭素萍

  近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强调广大考古工作者要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弘扬考古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必将不断筑牢文化自信基石,创造新时代更加灿烂的中华文化。


  点亮“严谨求实”之光,揭示历史本源。“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严谨的考古和呈现,关乎人们对历史的态度,关乎人们能否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历史容不得半点马虎,学术不允许有丝毫敷衍。要秉持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开展考古工作,围绕重大历史问题,加强调查研究,集中力量攻关,提高考古工作规划水平。要尊重科学规律,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推动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运用物理探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碳十四测年等技术提取各种考古信息,将一片片文化记忆拼接起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点亮“艰苦奋斗”之光,凝聚奋进力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21年,我国第一次发掘仰韶村遗址,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经过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艰苦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从在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遗址发现18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到从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和兴隆沟遗址出土玉制的玉玦,再到在浙江北部余杭良渚遗址发现修筑于5000多年前的大型城址等等,系列重大考古探寻中华文明之根,给出了“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答案,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推动考古事业发展不容懈怠。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瞄准历史未知领域和应用研究;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奋力开创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点亮“敬业奉献”之光,踏实寻根之旅。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找寻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是考古工作者不变的初心,一项项考古发掘工作,从前期野外调查到后期实地发掘,再到保护研究,涉及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非一日之功,如咸阳碾坡子村的周文化遗址发掘工作就长达10年之久。一代代考古工作者们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不分工作日与节假日,不分日晒与雨淋,工作在田野荒漠,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考古事业,把许多“国家宝藏”呈现在人们面前。迈上新征程,要弘扬这种敬业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职业道路融入国家价值追求中,锻造“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坚定踏实寻根之旅,认真做好考古发掘、整理、阐释工作,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凝聚奋进伟力。做好新时代的考古工作,必将推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民族复兴乘风破浪。(南方网陈长)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