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COP26: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历史时刻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唐新华 丨 时间:2021-10-31 丨 责编:仝选

唐新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26次会议(简称 COP26)将于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COP26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之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大会,也是关系到协定能否全面有效实施的关键会议,更是全球在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能否维护多边主义治理模式,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历史时刻。

COP26的首要任务是要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其中《巴黎协定》第六条关于市场机制的实施细则成为全面落实协定的核心遗留议题。第六条重点要制定国家间通过市场机制开展国家自主贡献(NDC)合作的核算规则,包括缔约方将碳排放交易纳入NDC会计核算框架,建立新的联合国市场交易机制开展减排量信用额度清算等。‍

如果第6条规则设置不合理,将会出现重复核算并将削弱缔约方NDC贡献的可能,而且还将额外增加全球碳排放。因此,第6条实施细则能否体现公平、合理是全面实施《巴黎协定》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发达国家需遵循《巴黎协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础,公正地处理好市场机制的减排指标与国家自主贡献之间的关系。

发达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承诺兑现问题。根据《巴黎协定》第九条规定,发达国家应为协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两方面提供资金,以便继续履行在《公约》下的现有义务。发达国家承诺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但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等问题上没能取得有效进展。在《巴黎协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背景下,资金等问题事关政治互信和发展中国家采取气候行动的现实能力,发达国家需在COP26大会上兑现资金承诺,并进一步提高减缓、适应和支持方面的雄心。

国家自主贡献(NDC)新目标。自《巴黎协定》达成以来,各缔约方首次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需更新,以便更有力地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加速演化的步伐。10月27日,中国已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承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中国已制定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等政策措施,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脚踏实地提升和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水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中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其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深陷国会两党政治纷争中,拜登总统的绿色议程面临巨大的国内政治障碍。如果美国无法提升减排新承诺,将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巨大的碳泄漏,也将严重阻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1.5度目标与2度目标的实现问题。缔约方在《巴黎协定》中达成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继续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2℃目标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务实、平衡的温控目标,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留下公平、公正的发展空间。

但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好高骛远,试图将全球温控目标提高到1.5℃。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总统拜登提到为实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目标,每个国家在COP26会议时都需提出其最高行动目标。为增强1.5℃目标的战略协同,美国总统拜登于9月17日召集举行了“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 ”(MEF),在会议主席声明中也提到COP26重要目标是将升温控制在 1.5 ℃的范围内。

因而可以看到,1.5℃目标将成为COP26的首要热点话题,这将严重干扰《巴黎协定》“规则手册”谈判正常议程,也将破坏《巴黎协定》自下而上国家自主贡献的基本治理模式,并将进一步压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甚至影响COP26会议的预期。

《巴黎协定》是目前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唯一具有广泛共识的共同行动纲领和指南,而如何全面落实《巴黎协定》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之所在。COP26就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能否成功迈向《巴黎协定》治理道路的重要契机。要保证COP26取得成功,需坚持多边主义,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来推进相关重要议题的协商与谈判。

当前,气候变化的速度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十年前的预测和评估水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8月9日发布的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气温较工业化之前已升高1.1℃,在未来20年内或升高超过1.5℃。在此大危机背景下,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只能加剧全球气候治理的“信任赤字”,使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陷入停滞和困境,更会让世界错失应对气候危机的最后窗口。在COP26的重要历史时刻,国际社会需要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合作共识——《巴黎协定》,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才能遏制加速的气候危机系统性风险。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国际社会应从人类文明的高度,从破解人与自然危机中寻找应对之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为应对全球环境治理困境指明了根本出路,也为人类社会在21世纪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引。因此,国际社会应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时代加速迈向生态文明时代,共同建设万物和谐共生的地球美丽家园!(责任编辑:郭素萍 乐水 蔡晓娟)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