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美国万亿基建法案或将加剧三重潜在金融风险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孙立鹏 丨 时间:2021-11-13 丨 责编:刘颖

孙立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近日,历经5个多月的激烈政治博弈,美国国会最终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11月15日,拜登将举行仪式并正式签署该法案。

该法案新增基建规模5500亿美元左右,其中约2800亿用于公路、桥梁、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约2700亿美元用于升级宽带互联网、清洁饮用水等其他基础设施。

拜登执政以来,把投资基建的“就业计划”和扩大社会安全网的“家庭计划”作为其国内经济两大支柱和最优先事项。因此,该法案“通关”并最终落地生效后,意味着拜登政府两大经济议程完成了第一部分。美国主流媒体直呼这是“拜登的胜利”。拜登也第一时间表态称,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事实上,数月以来法案虽在参众两院初步通过,但修订版本的法案因政治纷争,始终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当前突然加速推进并获得“成功”具有以下三个原因:

刺激经济继续复苏反弹。据统计,2021年前三个季度美国经济分别增长6.7%、6.2%和2%。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的态势显著。这既有德尔塔变异病毒对经济的冲击影响,还有前期关键的美国应对疫情救援计划项目相继到期,所导致的财政刺激“退坡”的拖累。拜登政府急需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延续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态势。

激烈政治博弈的需要。自8月以来,拜登执政支持率始终“跌跌不休”,11月10日RCP民调显示,拜登执政支持率仅为42.6%。为此,拜登急需推进“历史性”基建,标榜自身政绩,巩固民众信心和执政基础。美国多家媒体报道称,拜登在国会法案推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协调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最近弗吉尼亚州州长竞选失利,加剧民主党内对2022年中期选举的焦虑,促使在基建法案问题上党内达成妥协,调整巩固党内团结。民主党温和派代表承诺在基建法案通过后,支持激进派关注的价值1.75万亿美元的《重建更好未来法案》。激进派也同意,先行支持基建法案获批,不再将基建法案与《重建更好未来法案》捆绑。在众议院人数席位优势的情况下,民主党党内相互妥协,是基建法案国会通关的关键因素。

基建缺口急需弥补。根据202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报告评估,美国至少面临2.59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用于修建道路、桥梁和其他项目。所以,在投资基建问题上美国部分共和党议员也是意识到事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并持有支持立场。13名众议院共和党议员投票支持,也对基建法案在国会得以通过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竞选之日起,拜登就把投资基建作为核心经济政策议程,不仅要激活美国基建活力、促进经济更快增长,而且还要拉开架势,把基建作为和中国长期竞争的重要领域。基建法案“通关”不代表拜登能够立刻梦想成真,美国经济也无法高枕无忧。从全球角度看,美国基建法案或加剧三重潜在风险。

从美国自身看,基建法案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低于预期。基建法案号称万亿规模,但实际新增的投资仅有5500亿美元左右,且很多项目是5年或更长周期的项目,不仅难以满足美国基建缺口和“填平”历史欠账,而且对经济拉动作用也较为有限。穆迪公司预计,基建法案落实生效后,将拉动2021年美国经济增长0.17%,到2026年对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为最高的0.5%,此后便逐步下降,2021-2031年仅使美国经济平均增长0.02%。因此,基建法案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刺激效果微弱。

从全球角度看,拜登推出基建法案的目的是重振美国经济基础,将刺激效果留在国内。此举不但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几乎“无力”,而且还可能加剧三重风险:

一是他国债权损失。当前基建法案以及后续《重建美好未来法案》规模合计近3万亿美元,通过拜登悬而未决的税改计划为两大法案提供资金支持难度极大,催生美国联邦债务增长不可避免。面对巨额债务,美国只能通过债务货币化寻求减轻压力,导致全球债权人的损失。

二是潜在泡沫风险。为配合债务货币化,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存疑,或长期保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金融资产价格泡沫。一旦因控制严重通胀等需要,美联储被动紧缩货币政策,或刺破泡沫导致下轮危机的迫近。

三是意外金融风险。鉴于基建法案效果不及预期,拜登在未来半个月内对签署《重建美好未来法案》势在必得。但12月初,美国“持续决议”将要到期,暂停债务上限也将到期。从11月中下旬开始,三个事件交织在一起,将加剧府会和两党达成妥协与新一致的难度。一旦发生政府关门、债务部分违约等风险,政治争吵将引发金融意外风险。(责任编辑:郭素萍)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