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治理网络暴力,呵护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谢伟锋 丨 时间:2022-01-28 丨 责编:唐华

谢伟锋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越来越成为推动国家前行的“最大增量”。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不应该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应该是“处处可见”,也是“人人可为”的。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决定从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重点内容包括: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严防“饭圈”乱象反弹反复;加大对炫富拜金、封建迷信等问题的治理力度,遏制不良网络文化传播扩散;从严整治“网红儿童”“软色情”等问题,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重点页面版面生态问题治理,营造良好春节氛围。

科技向善,意味着它本身是有着对人类福祉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算法”“技术”“流量”“平台”等新兴模式的诞生,互联网这一本是拉近人们距离的工具,也有可能成为素不相识之人相互攻讦的空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个别感染者流调信息遭泄露,当事人遭受网络暴力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当网暴的对象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情况说明,指出“自己也是病毒的受害者”之后,新一轮谩骂又潮水般涌来,为其身心带来“二次创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语境下,我们要用持之以恒的“控”和坚持不懈的“防”,去战胜病毒这个看不见的敌人,对借疫情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必须“零容忍”。而这,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拼图”。

以自己的毫末微光,照亮周围更多的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的群体画像中,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需要更加清晰可见、具体有形。一个人的声音可以被更多人听到,这本是技术之幸,但任由主观意见信马由缰,就可能成为网络之殇。在最近全网关注的“寻亲男孩刘学州事件”和“刘鑫江歌案事件”中,当事人都遭到了网络暴力,尤其是无端谩骂和指责成为压垮刘学州脆弱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酿成了无法挽回的人间悲剧。互联网时代,谁都不是独自漂泊在外的“鲁滨逊”。向网络暴力坚决说“不”,让“消音的枪”不再悄然杀人,这就是在保障亿万网民的精神安全。此次“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就是秉承着此番题中之义。

互联网是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应该正能量充沛、主旋律激扬。频繁发生的网络辱骂、有害信息传播、恶意“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事件,已给互联网有序发展带来极大冲击。仅靠善意管理远远不够,因为网络暴力永远不会自动“适可而止”,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治理。近日,针对刘学州所遭受的网络暴力,微博回应拟上线一键开启“防暴模式”新功能。在技术上守土有责,是平台要履行好的义务,也要看到技术“双刃剑”的效应——信息技术更新迭代越来越快,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使网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网络要靠内部的自我净化来完善内容,更需要外部的严格监督来治标治本。法律,对应着治理网络暴力的“民之所向”。

法律是“内在地、默默地起作用的力量”,却有着坚强无比的“牙齿”,足以咬疼僭越红线者。之前涉及网络暴力的案件已表明,网络言行一旦超过合理边界,对他人身心名誉等造成实质伤害,必定要承担相应后果、付出法律代价。不过也要看到当前互联网治理面临着的诸多现实问题,譬如用虚拟ID发声造成的网络暴力,如何固定屏幕背后的那个人?这无疑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让执法变得便捷、让司法变得高效,这是法律惩治网络暴力的使力所向。呵护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让你我他从中看见“真”、感受“善”、发现“美”——这是发展的必然,亦是时代的呼唤。对此,我们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责任编辑:唐华)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