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美国颁布对俄能源禁令,看似机关算尽却必伤及自身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孙立鹏 丨 时间:2022-03-12 丨 责编:唐华

孙立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美国时间3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颁布行政令,宣布美国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确保美国公司和投资者不会对俄罗斯能源部门新投资,并禁止美国人资助或支持在俄罗斯投资生产能源的外国公司。

伴随俄乌局势升级,美西方对俄制裁轮番加码,但始终在对俄能源领域犹豫不决。拜登颁布对俄能源禁令,意味着美国及主要盟友对俄能源制裁的“大棒”落下,也必将激起世界的巨大动荡和不安。拜登政府此时下定“决心”,痛下“黑手”,具有多重考虑:

釜底抽薪,欲限制俄罗斯军事行动能力。白宫声明称,拜登政府采取的措施可以联合盟友,对俄罗斯经济实行前所未有的“成本强加”,将“进一步剥夺普京使用经济资源进行战争的能力”。事实上,美西方已经实施的对俄金融制裁、出口管制、融资限制、冻结资产、阻断人文交流等措施看似轰轰烈烈,但尚未动摇俄行动决心,迫使美国及其盟友不得不祭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能源制裁大棒,希望能够对俄“致命一击”,掌控形势主动,使其“知难而退”。

以外促内,布局中期选举需要。拜登执政后,两党分裂加剧,尤其是决定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建美好未来法案”(BBB),因为涉及气候变化和社会民生领域的大规模投资,遭到共和党议员抵制。而对俄能源制裁后,为满足美国国内能源需求,除释放能源储备外,拜登明确表示要提高国内油气产能,短期确保能源安全,长期再通过“绿色”的方式实现能源自主。拜登此举将利好共和党把持的能源大州,一定程度缩小两党在能源问题上的分歧。在两党后续BBB谈判中,拜登和民主党或有更大的谈判转圜空间,并使法案最终落地生效,为其赢得中期选举奠定重要基础。

火中取栗,赚取自身利益。美国能源署数据显示,2021年俄罗斯对美原油和石化产品出口,占美进口总量的7.9%,且美国进口俄罗斯原油的一半在西海岸、四分之一在东海岸、另外四分之一在墨西哥湾,均属于无法连接帕米亚盆地等石油管道的地区。这意味着美国敢于对俄罗斯能源“出手”,是在充分评估对自身能源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施的,但并未把可能引发的国际能源和金融市场“巨震”纳入考虑范畴。相反,国际能源市场巨震将使美国可以有充分的借口激活国内传统能源产能,而不受应对气候变化的道德约束。国际大宗商品期货波动,也将引发国际金融风险,避险情绪升温将驱使大量资金回流美国资本市场,压低长期利率,美联储也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实行货币政策正常化。以上两者将为美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美国对俄罗斯能源制裁将是一个重要事件,将引发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颠覆性调整。从国际政治格局看,拜登颁布对俄能源禁令后,美西方对俄制裁实现了全手段、全覆盖,意味着美西方将彻底摆脱对俄能源依赖,是全面切割与脱钩的开始,本质是欲将俄罗斯彻底排除在当前国际体系之外。从经济视角看,美西方如此严厉制裁,必将引发在更长时间内国际能源价格的高位运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给疫情之下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极大挑战。更严重的是,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亲眼目睹”美西方政治问题经济化、发动非传统“经济、金融、货币、科技、能源战”的赤裸裸掠夺行径,对其昔日倡导的“市场经济”“自由民主”“公平竞争”画上了大大问号,也必将进行更深刻反思和战略调整,国际经济秩序将迎来“碎片化”时代。

就美国自身而言,虽然看似对俄制裁手段多样、布局“完美”,但也必将伤及自身。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通胀问题。拜登的国情咨文把应对通胀作为当前优先事项。美国当前通胀高达5.7%,其成因既有类似1910年代引发美国通胀的疫情因素、也有类似于1945-1948年二战后导致美国严重通胀的供需失衡问题。而美国对俄制裁引发的国际能源市场动荡,将使其通胀再有类似于上世纪70年代大通胀的能源危机因素。多重因素交织,或使美国进入长期高通胀。二是美元地位问题。美国对俄制裁引发短期资金回流,巩固了美元霸权地位。但从长期看,美元体系的信誉将因制裁受损,各国纷纷另寻他法、避免被美国“死死拿捏”,加之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国际货币体系或再迎来二战前的“集团化”时代。

由此可见,美国主导下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短期看似“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但正给二战后国际秩序带来不可逆的损害,也对缓解俄乌局势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从长远看,没有国家可以从混沌的世界中获益,也包括美国。因此,缓解当前局势的有效办法,是对话谈判而不是制裁施压。世界需要一张谈判桌,而不是飞舞的大棒。(责任编辑:唐华)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