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美体现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刘乐明 丨 时间:2022-03-14 丨 责编:郭素萍

刘乐明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人民民主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体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本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实践与理论创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窗口,也是观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现实样板。今年全国两会以下三方面的亮点,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美体现。

修改地方组织法,用法制手段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本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了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明确地方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并在修正草案第十九条关于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联系中,要求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作用。这至少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首先,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宪法关于地方政权建设规定的立法实施,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制度保障。此次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地方组织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从法律建设的高度坚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权威与决心。

其次,地方各级人大和各级政府分别作为地方的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修改地方组织法,明确地方人大、地方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健全吸纳民意、整合民意的工作机制,完善民意表达的平台和载体,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各层级人大与政府的坚实推进,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代表委员来源保持广泛性

代表构成的广泛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之一。从现有的代表结构来看,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结构中的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代表所占比例稳中有升,少数民族代表和妇女代表也得到保障;政协委员由党委、政协常务委员与推荐单位协商产生,在界别属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年龄、性别、身份、民族等因素,也体现了较强的广泛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全国两会中“代表通道”的多数代表都来自基层一线。这些代表构成要求以及两会中的细节都践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广泛性的内在要求。

从未来的代表结构来看,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了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对下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在广泛性方面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2000名代表按照人口数量分配;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1名代表;妇女代表的比例原则上要高于上届;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可见,广泛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一以贯之的内在要求。

人民代表为人民,代表委员议案提案体现民意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是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民主。这要求代表委员密切联系群众,想人民所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就生动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这一内在要求。从内容来看,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多聚焦于完善国家治理急需的和人民群众热切关心的法律法规建设问题。例如,在此次全国人大会议中,代表们提出制定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粮食安全保障、教育、养老、妇女权益保障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议案。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也多是涉及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涉及义务教育、养老、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经济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见,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问题与普遍利益。进而,也表明全体人民能够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实是真实管用的民主。

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制度形式。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诠释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制度实践。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责任编辑:郭素萍)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