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稳”“进”与“忧”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韩文龙 晏宇翔 丨 时间:2022-04-22 丨 责编:王鑫 乐水 张艳玲

韩文龙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

晏宇翔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4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初步核算结果显示,一季度中国开局平稳,其中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了1.3%。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10954亿元,同期增长6.0%,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106187亿元,同期增长5.8%,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53037亿元,同期增长4.0%。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同时显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绝对额为93551亿元,同比增长6.5%,强大的制造业成为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实现经济复苏的核心推动力。另外,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行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对外贸易的成绩依旧亮眼。

总体而言,虽然中国一季度经济形势面临着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国际政治局面动荡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诸多严峻的挑战,但是在政府一系列稳经济的政策支持下,今年开局经济增长总体保持了平稳有序和稳中有进的态势。当然,分析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情况,也存在“稳中有忧”。尤其是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新冠疫情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从数据来看,中国前两个月经济增长大大超出预期,投资、消费和出口均有着不错的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3%。但是,进入3月份,“三驾马车”的同比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这主要是由于三月以来中国国内多点散发的疫情所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物流运输、线下消费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转,也阻碍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充分释放。因此,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疫情的精准防控,坚持做到“动态清零”。

地缘政治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猛烈波动和持续上涨,也对中国企业正常商品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当然,在复杂的局面下也隐藏着相应的机遇,比如传统的线下消费因疫情受阻后的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线上和创新性消费的市场,这将带给后者持续稳定增长的向好面。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也将推动中国企业建立起更多元的国际贸易来源与长期订单模式,从而使外贸企业生产运行具有更强的韧性和市场风险抵抗能力。当前,要进一步落实稳定供应链安全和稳外贸的政策,最大程度降低地缘政治冲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企业的生产预期整体减弱。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又称PMI)为49.5%,相较于2月下降了0.7个百分点,这一指标在4个月来首次低于50%的“荣枯线”临界值。反映出中国3月份制造业的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相关生产企业经营信心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为此,必须要积极制定稳定预期的政策,主动针对企业的经营困难问题出台更多具有指向性和精确性的鼓励政策,出台更多的退税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在经营中的税负、运营成本,提供更高的金融支持,拓宽中小微企业可以获得信贷资金的来源,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难纾困。

稳就业、稳物价和稳收入,重点保障民生问题。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相较于2月上升0.3%,达到了自2020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其中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为16%,25-59岁主要就业群体失业率为5.2%,均有所上升。这一指标反映出中国就业形势由于3月疫情传导的压力进一步增大而日益复杂化。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1%,说明中国物价整体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5元,同比增长5.1%。今年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稳就业、稳物价和稳收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尽管,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压力,但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依靠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效能,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行稳致远。(责任编辑:王鑫 乐水 张艳玲)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