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中央多措并举,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魏文江 钟春平 丨 时间:2022-04-27 丨 责编:乐水 安然 张艳玲

魏文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

钟春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3%,经济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实现良好开局。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加大。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不容忽视。今年3月以来,受奥密克戎变异株超强传播性的影响,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以上海为例,自3月1日至4月22日24时,上海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740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38920例;3月底上海多区发布全域静态管理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按下“暂停键”。

其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亟需妥善应对。房地产市场规模巨大,仍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当前由于商品房销售放缓,房地产企业预售款资金收入减少,偿债压力较大,违约风险上升。部分房地产企业面临经营亏损、流动性短缺和债务违约三重风险,如不能及时有效应对风险,极易“由点到面”向整个行业蔓延,进而引发群体性违约,甚至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再次,在国际方面,由于受美国国内高通胀影响,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使得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承压贬值,资金流出加速。今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震荡下行,沪港通北向资金流出明显即印证了这一点。

最后,“俄乌冲突”给世界秩序造成冲击,加剧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造成中小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减少,影响其正常经营和投资;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会导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出口减少,贸易顺差缩减。

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加大,尽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但与全年5.5%的增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为此,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随后,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相关部门陆续印发系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既有总量措施,也有结构性措施,多重措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全年经济增长达到既定目标。

第一,总量措施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流动性合理充裕是从宏观方面保证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并引导实体经济发展。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约投放长期资金5300亿元。此次降准,一方面能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能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

第二,结构性措施因行业施策、因群体施策,精准性、可执行度大大提高。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其中,针对粮食、能源、物流、房地产等行业以及受困群体作出详细部署。这些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强,可执行度高,能够精准地满足当前重点行业和人群的金融需求。

第三,与以往政策不同的是,本轮政策措施特别制定了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业的措施。4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对各银保监局和银行保险机构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提出具体要求。4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要求抓好近期各项金融政策的落地工作,加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支持,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货运物流通畅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打通制约国民经济循环关键堵点的迫切需要,也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性加剧,后续仍需进一步做好宏观经济形势研判,关注政策执行力度及效果;为应对超预期的突发因素,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靠前发力,适时适度降低贷款基准利率,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张艳玲)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