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中美关系应尽早迈出零和博弈“泥潭”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杨楠 丨 时间:2022-06-03 丨 责编:乐水 安然 张艳玲

杨楠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5月27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迎来99岁生日。5月31日,在为其庆生的“基辛格与中美关系”线上研讨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邀发表视频致辞。王毅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指出正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基辛格博士等中美老一辈领导人,以非凡的远见卓识、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打破了两国隔绝对抗的坚冰,翻开中美关系新的篇章。

与此同时,王毅也对当前持续恶化的中美关系表示担忧。在他看来,中美关系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中美关系的历史叙事被人为歪曲,发展方向面临被进一步引向歧途的危险。“中美关系不能再恶化下去了,必须作出正确抉择”。

王毅的表态回应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当地时间5月26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的对华政策演说。在演说中,布林肯称中国是“一个具有非凡影响力和雄心的全球大国”,也是唯一一个“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且有经济、外交、军事、技术力量付诸实践的国家”。布林肯同时表示,美国没有能力去“改变中国”,因此只能通过形塑中国外部环境的方式,对中国形成制约。为此,布林肯提出以“投资、协同、竞争”为导向的对华战略框架,其实质仍是以“竞争”为内核的施压策略。

在布林肯的表述背后,美国政府仍紧锣密鼓地推进战略筹备,并持续动用其现有对华政策“工具箱”内的各类工具,来继续扰动本已十分脆弱的中美关系。从东盟峰会到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再到“印太经济框架”的高调推出,拜登政府在五月马不停蹄地围绕中国布棋落子,将战略重心从俄乌冲突的战场转移至所谓“印太地区”。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战略界不遗余力地向外界宣扬着“中国威胁论”,同时沿用“小多边主义”思想打造各类“遏华同盟”,却忽略了大部分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客观事实。

在华府内,作为“对华进攻指南”的《美国竞争法案》已进入立法最后“冲刺阶段”。其他议员也“蠢蠢欲动”,试图推动各类基于意识形态的法案出台,将对华施压“立法化”“常态化”,将中美关系永久拖入冲突与动荡之中。尽管布林肯对外声称“不寻求与中国诉诸‘新冷战’”,可同时美国却继续致力于“撕裂全球”的阵营化进程,继续营造“准冷战”的国内氛围。

在这一系列频繁动作的背后,中美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尽管美国始终尝试以“竞争”定义双边关系,但却从未以负责任的态度厘定这种竞争的边界。如果对所谓的“竞争”不加以限制,中美作为全球最为庞大的两个经济体以及军事大国,恐将缓慢滑向全面对抗,甚至冲突的边缘。另一方面,自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来,中美各类战略稳定机制已全部失效,两国过去既有的默契也基本被消耗殆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以及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中美之间的协调合作尤为重要,但当前双方显然难以形成合力。对于拜登政府来说,通过互动重构中美两国稳定性、借助对话拓展双边关系增长点,是其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应有之义。

正因如此,基辛格及其代表美国对华友好人士的“破冰行为”对当前美国政府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迪性意义。五十年前的今天,在基辛格的努力斡旋下,尼克松政府顺应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契机,适时打破了中美双边关系的沉寂,为两国关系未来的稳步发展埋下伏笔,同时也带动全球各国兴起了一场“了解中国”运动。五十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议题层出不穷,矛盾与分歧也接踵而至。如何应对和处理这种分歧,将成为中美两国一项“必答题”。

目前看来,虽然中美两国遭遇的挑战愈发增多,但双边关系并非“积重难返”。对于美国来说,端正战略认知,摒弃冷战思维,巩固政治基础,跳出竞争逻辑,与中国共同推动当前这种不正常的中美关系氛围早日消弭,是其重要且必要的选择。(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张艳玲)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