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中国有望成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驱动机”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周密 丨 时间:2022-06-13 丨 责编:华章

周密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今年年初,全球贸易延续了2021年的复苏态势。然而此后,全球局势风云突变,导致全球市场供需关系出现明显波动,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因国内部分地区再现新冠肺炎疫情,产能一度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今年前4个月,中国对外贸易出现明显阻力,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仅增长3.9%,比上月的同比增速下降10.8个百分点,成为2020年7月以来最低的一个月份。

面对挑战,中国政府和企业并没有坐等外部环境复苏改善,而是积极采取应对措施。5月的进出口总值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11.1%,重新回到两位数;其中出口增长16.9%,进口增长4.1%。应该说,进出口数据的可喜变化体现出中国促贸工作的成果,也与全球经济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月24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为后续中国对外贸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33项措施涉及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保基本民生等六类政策,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国际贸易是各国发挥其比较优势,调余补缺的重要方式,其发展水平从来都不是由一个国家所决定的。以出口为例,中国出口的商品,满足的是海外市场的需求,或来自最终消费者,或来自供应链、产业链上的下游伙伴。因此,从对出口的影响来看,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一国出口有着首先且重要的影响。伴随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步退出,全球市场进入持续复苏阶段,经济活力开始释放,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规模增加,层次也更为丰富。

虽然,各国可以从全球市场选择进口来源,但中国所具备的供给种类丰富、规模大、周期短、韧性强等特点无疑使得中国企业有能力满足各种需求。与需求量相对应的另一因素是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由能源、食品驱动的大宗商品价格仍可能在较长时间影响全球市场的要素成本,推动要素价格保持高位,都有利于中国出口商品的销售。

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实现出口的稳定增长取决于中国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出相应商品的能力,二是将相应的商品运送至进口商的提货点能力。此次政策措施强调了建立疫情下优化企业复工达产的目标,要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建立完善包括连续生产运行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重点外贸外资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复工达产“白名单”制度。在发生疫情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闭环生产,保障其稳定生产,原则上不要求停产。对于广大进口企业而言,有效且连续的生产制造是其谋划供应链网络布局的前提。

上述政策举措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引导,为一些不能确定是否将中国产能转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吃了“定心丸”。同时,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则不仅为生产出的商品提交给买方创造了条件,更为企业加快产成品库存周转进度,降低资金占用提供了保障。强调不得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和民用运输机场,有利于保障贸易出口的顺利完成。

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对于各国都是挑战。在前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活力有望在6月之后明显增强。尽管全球供应链依旧远未回到疫情前的状态,但新的平衡会因中国市场需求和贸易能力的复苏而加快形成。从前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进口增速明显较慢,国内市场还有较大恢复空间。如能将33条政策真正落实,不仅可保障今年出口的稳定,更可能通过进出口的协同配合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迭代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贸易方式创新,使中国在区域乃至全球供应链网络中扮演更重要的“稳定器”和“驱动机”角色。(责任编辑:华章 安然 张艳玲)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