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6月出口强劲反弹,中国产业竞争力日益凸显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袁正 江沛遥 丨 时间:2022-07-22 丨 责编:乐水 安然 宇馨

袁正 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江沛遥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今年上半年,中国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98022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17亿元,增长13.2%;进口86605亿元,增长4.8%。贸易顺差24812亿元。在三驾马车中,出口表现最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表现次之;消费表现最差。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1%,均不及进出口增速。

中国外贸表现出韧性

6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3%。其中,出口增长22.0%,进口增长4.8%,有力扭转了4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反弹造成的外贸低迷。4月份、5月份、6月份的进出口增速分别是0.1%、9.6%、14.3%。民营企业外贸韧性更强。上半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6%,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9.6%,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5%。

据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团队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出口增速上扬主要受机电产品拉动,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船舶、汽车、汽车底盘、汽车零部件对出口的拉动较大。除此之外,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出口的拉动也保持较高水平。在区域方面,美国、东盟、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均进一步回升。东盟十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已超过美国和欧洲;欧洲对中国出口的拉动相比上月有所回落,原因可能与6月欧洲疫情再度恶化有关。

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5月份以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推出了稳经济33条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推动经济尽快回归正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随着政策效应显现,外贸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5月以来,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政策更为精准,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各种堵点得到有效及时修复。据官方公布的数据,5月,长三角、珠三角进出口同比增长4.8%、2.8%,6月增速回升到14.9%、6.4%。3-4月中国因疫情外流的订单在回流,4-5月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对中国出口产品保持竞争力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外贸向好基本面未变

中国具有超大人口规模,着力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等优势,这可以保持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一方面,规模经济效应使中国产品具有成本竞争力;另一方面,大规模市场可以促进分工和创新。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有力支撑光伏、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些产业成为出口的重要拉动力。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的技术进步已经从技术引进、模仿阶段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科教、科创的优势正在凸显,高素质研发人员和劳动者队伍有力支撑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是制造大国,供应链产业链齐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力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局面。普遍担忧的订单外流问题主要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但中国供应链产业链、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在中高端产品上塑造了竞争优势,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受益于供应链产业链和技术优势。

总体来说,中国出口竞争力仍在,出口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当前阶段,中国出口的隐忧是外需收缩,美欧通胀高企,紧缩性货币政策势在必行,美欧经济衰退难以避免,这会对中国出口形成抑制。(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宇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