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共克时艰,世界需携手应对全球经济下行风险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周密 丨 时间:2022-09-30 丨 责编:安然 华章 宇馨

周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进入9月,国际组织连续发布对全球经济风险的预警,不仅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增长预期被下调,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可能随之而来。世界银行对明年全球经济衰退发出警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称全球经济存在超预期下滑风险。一时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新冠肺炎疫情、能源短缺、高通胀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相互叠加,经济预期不稳可能通过自我加强的方式导致更为负面的影响。

事实上,这早已不是今年以来各方对经济发展的第一次悲观预判。面对困难,坐等条件改善、经济回暖恐怕周期漫长,而且所需付出的代价令人难以接受,收入少、储蓄不足的社会群体将可能因此遭受严重打击。更为严重的是,经济下行在当前全球化阶段,不太可能局限于某国境内或某个地区,国与国之间广泛的相互联系将使经济下行风险被迅速放大,也使控制风险变得更困难。

美国通胀高企,持续、快速、大幅的加息,恐怕不是美联储所能作出的最好选择,当前的高通胀除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副作用之外,基于对形势过于乐观基础上的误判和行动迟缓,也是重要助推器和放大器。反过来,当美联储真正意识到需要行动时,并没有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到与国际货币当局协同行动,而是以对自身环境的判断采取单方行动,再次在未能解决本国问题的同时,将其他国家推进火坑,撞下悬崖。

面对可能到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各方需要全球参与、集体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文明间、国家间、文化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正因为各方都有共同利益诉求,才能形成共同的行动力。二十国集团(G20)在上升为领导人峰会后,就通过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协同行动,有效阻止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的经济下滑,力挽狂澜所依赖的也不仅是各国投入的大量财政资源,更是社会预期的好转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此次世界银行和OECD对全球经济的担忧,同样需要虚实结合的政策与行动,需要通过清晰、准确的信号传导,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市场的积极响应创造条件,进而增强市场对负面影响的承受能力,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那么,如何在杂乱的全球变局中找到避免全球经济剧烈下滑的可行路径呢?这可能没有特效药,也难以速成。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其速度和方向的改变既需加大作用力度,更需把握着力点和时机,以期实现“四两拨千斤”之效。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小到一个行业或某个细分市场的复苏,都需把握关键点。

事实上,与疫情之前相比,全球商品供给总量有所上升,市场需求也没有明显增加,按道理不应出现广泛和持续的供不应求。能源、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和消费品等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供应保障不稳定,进而激发市场主体库存的意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形成强韧的供应链,而全球范围的市场优化,则是充分有效用好资源的最大平台和可行出路,这离不开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协同行动。

中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各种观念和因素的影响,本是基于互惠关系上的对华贸易却被某些国家曲解,进而限制了中国制造的要素供应,对来自中国的商品进口主动设限,既限制了中国的生产和服务能力,又将这些国家的消费者置于更尴尬境地。市场竞争的缺乏,则进一步推高了通胀。

寒冬即将到来,这个冬天欧洲国家可能尤为寒冷。世界各国需抱团取暖,维持乃至增强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来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要积极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与限制,为全球供应链稳定创造更好、多元化支持,形成市场预期改善的良性循环,真正通过创造增量,避免或尽量缩短全球经济下行期对各国造成的伤害。(责任编辑:安然 华章 宇馨)


网站无障碍